□何 苹

黝黑的脸庞,瘦高的身材,一身磨毛了、洗的褪色的工作服,这就是陈功华,商城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装公司经理。

在同事的心目中,他是一位讲政治、顾大局、一身正气的“兵头”,他在工作中常常是“五加二、白加黑”,工作起来简直就是拼命,大家便送他一个“拼命三郎”的绰号。

1997年7月,陈功华退役后,被分配到商城供电公司工作,由城关供电所一名普通的维修工逐步成长为城关所副所长、电力安装公司经理,连续9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信阳供电公司评为“服务之星”,2008年被公司评为“奥运保电功臣”,2009年被评为信阳供电公司“青年楷模”。这一个个的荣誉,彰显了陈功华一心为工作的无私情怀。

大伙心中的“领头雁”

2007年3月初,刚刚接手电力安装公司的陈功华,看到的是一支自由散漫的队伍、严重亏损的公司。面对领导的信任和期许的目光,他感到了肩上责任之重。他白天奔波在工程施工现场,晚上跟员工促膝交流,找出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司亏损的症结所在:较低的工资待遇、大锅饭的分配制度、混乱的管理体制等。

陈功华首先从管理入手,建章立制,很快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他将承接的工程项目分段包干,对安全保质如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小组进行重奖,所建工程均未没有出现窝工、返工现象,仅此一项,一年就为公司节约费用数十万元,优质工程率达80%,多次受到省、市供电公司验收组的好评。

当年8个月,安装公司就实现了扭亏为赢。信誉提高了,活源多了,员工的收入增加了,大伙都说:“我们真是遇到了一个好领头雁。”

工地上的“铁拐李”

陈功华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一个个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面前,他总是走在队伍前面,带领大家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一个又一个施工任务。

2008年4月,商城县上石桥开发区35千伏线路需要进行拆移。为了不影响开发区建设,陈功华带领施工人员冒着大雨施工,只用一天时间,5基需要拆除的杆塔、7基需要新立的杆塔均全部完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受到了开发商的赞扬。

2009年6月份,总投资1300多万元的扩大内需农网完善工程建设,在商城大地拉开序幕。从那时起,陈功华就带领施工人员吃住在工地上,早上四五点钟开工,晚上八九点钟收工,吃的是大锅饭,喝的是凉茶水,睡的是简易铺。每天收工后,别人都休息了,陈功华还在灯下编写施工日志和计划。有时晚上还要走访村民,协调施工中赔青等问题。长期的加班熬夜,使他落下了严重的腰肌劳损。

商城县地处大别山区,许多杆塔线路要穿越高山密林、冲田峡谷,有些地方挖掘机等设备根本派不上用场,每当施工到这些地方,陈功华总是和工人们一起挖坑、扛材料、抬杆子。当年7月,当10千伏余达线路工程施工到余集镇油河村168号杆时,因所选杆位在陡峭山崖上,吊车上不去,陈功华就和大伙一起抬杆子,不料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右腿膝盖正巧撞到一块山石上,造成膝盖骨损伤。为抢赶工期,陈功华忍住疼痛继续施工。公司领导安排他休息,他说:“工期这么紧,我又是负责人,等工程竣工了再说吧。”半个月后,总长25.213千米、立杆塔276基的余达线路工程顺利完工了,可他的右腿却落下了一瘸一拐的毛病,从此,这个七尺汉子被大伙戏称为“工地上的铁拐李”。

百姓称赞的“外交家”

施工架线难,施工占地的协调工作更难。电力施工占地的补偿费用有规定,大多数村民能够理解和支持,但个别村民提出了种种过高要求,还有的说什么也不同意占地立杆架线。每当这时,陈功华总是凭着一颗真诚的心感动村民,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阻挠施工的难题。

今年5月份,施工队在商城县马岗村施工时,有一位姓熊的70多岁老太太以立铁塔占了她家桃园为由,说什么也不同意施工。为了做通这位老人的工作,5月12日晚8点多钟,从信阳办事回来的陈功华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和一位同事冒雨赶到老太太家中,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看到湿衣裹身有点发抖的陈功华,老太太终于被感动了,同意让地架线,使35千伏商钟线得以顺利架设。

“我真没见过向他这样好脾气的人,在施工协调中,个别村民为了个人利益,难免恶语相向,但他一点也不急,总是好言向他们讲道理,帮助解难题,让村民很感动。”达权店乡黄泥榜村黄老汉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