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马成祥)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之际,浉河区成功研发“信阳红”红茶,并迅速投产,开创了“信阳毛尖”和“信阳红”红绿争艳、比翼齐飞的新局面。近来,该区紧紧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契机,按照“扩大面积、改良品种、提高产量、严格质量、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的基本思路,积极谋划壮大红茶产业。
扩大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夯实生产基础。该区统筹规划茶产业发展,把红茶生产列入“5316”振兴工程。为实现扩大茶叶种植规模的目标,该区将继续实施财政补贴和项目倾斜政策,今冬明春将再次掀起茶叶基地建设新高潮,推动茶叶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技术推广,提高生产能力。该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合力推广“信阳红”品牌,带动广大茶农从事红茶生产;大力引进专业的红茶研发人员,依托茶产业技术力量,迅速建立起一支红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优惠政策,开展大规模培训,推广普及红茶生产技术,激发全区形成红茶生产规模优势;积极引导茶企业和茶农转变观念,开发利用夏秋茶资源,提高红茶产量。
加强规范管理,严格生产标准,保证产品质量。该区加快良种的选育与推广,推进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茶叶加工标准化、清洁化示范厂建设,推动全区茶叶初制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精制加工厂的改造扩建;依照《信阳市“信阳红”红茶质量标准》,对“信阳红”实施分级管理,实现高中低档全覆盖;建立健全红茶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工商、质监、农业、茶办等部门的综合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保证红茶产品质量;落实《信阳市“信阳红”证明商标管理办法》,规范“信阳红”商标的使用,加强原产地标记保护,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净化流通市场,保护利用好“信阳红”品牌。
注重品牌塑造,重视文化提升,强化市场营销。该区大力推进红茶产品的研发,积极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拉长红茶产业链;依托山水资源优势,以名种、名茶和名师创新茶文化,以茶具、茶馆和茶艺丰富茶文化,大力普及红茶知识,深度挖掘茶历史,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茶旅游一体化互动机制;实施红茶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节会活动展示和宣传信阳红茶,在北京、上海、郑州等大城市建立和完善信阳红茶销售网络,开拓销售市场,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力争3年内将“信阳红”红茶品牌打造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