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修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看似枯燥无味,可一旦产生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其乐无穷。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喜欢做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能将其由无意注意引导有意注意,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为此,做游戏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灵感的源泉,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数学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形式。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会把学生牢牢地引导到数学学习上来,这样,知识与游戏都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

第二,通过游戏拓展知识。如在学过奇数、偶数后,教师可心设计一个游戏:在桌上放两张数字卡片,一张写着“2”,一张写着“3”,让甲、乙两名学生各拿一张(不让任何人看见数字),接着让其他学生猜谁拿的是“2”,谁拿的是“3”。“大家看老师的”,教师说,“不论他们俩怎么换,我一次就能猜个准”。教师让甲用拿的数乘以“2”,让乙用拿的数乘以“3”。在甲、乙分别说出结果时,教师说出甲拿的是“3”,乙拿的是“2”,然后让甲、乙交换卡片,教师让甲的数乘以“4”,乙拿的数乘以“5”,在他们把得数之和报出是“23”时,教师马上说甲拿的是“2”,乙拿的是“3”。这时,学生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奥秘的好奇心。教师抓住机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的奥妙。最后引导得出: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结论得出后,让学习分组进行猜数游戏,加以验证,这样不仅巩固学生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第三,通过游戏培养能力。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可让学生做折纸游戏。在学习“角”时,教师可让学生用一副三角板拼角。这两个游戏,不但巩固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光山县寨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