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森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拓展思维,丰富情感,而现在的中学生仅仅从课本上获得知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拓展语文阅读的范围尤显重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平时教学生过程中要注重朗读。学生在课堂上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教师应在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作家描写春天的文章,也可以引导他们读一组关于其他季节的文章。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作品的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另外要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几本教材,除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训练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悟能力外,还要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因为生活经验对理解作品至关重要。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分段划层,落实知识点上,而应注重学生阅读主体的主动创造。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作品多元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说,读者理解到的意义与作品本身的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后者属于作者自己,而前者既包括文本自身意义,也包括读者的理解。
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二是读者的赋予。文本包含着思想感情的形象体系,是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和活力的召唤结构,它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意义,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读者的生活阅历、审美情趣、思想修养、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各不相同,必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必然形成对文学接受结果的差异性、独特性,而最为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自主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习惯。
(作者单位:光山县寨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