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方 刚)近年来,罗山县采取“调、建、改、扩、添”五项措施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的办学目标。
该县一是“调”,就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结合,将相对较近、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生源较少的学校逐步撤销、合并。二是“建”,就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制定《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规划》,集中财力优先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改善其办学条件。三是“改”,就是改造学校危房。严把排查、规划、设计、招标、质监、资金拨付六道关口,及时消除新增危房,2003年以来,全县累计改造消除危房近17万平方米。四是“扩”,就是扩建寄宿制学校。为满足留守学生食宿需求,把乡镇中心校和部分中心村小学扩建成寄宿制学校,全县已经有50所寄宿制学校,其中小学29所,有3.6万名中小学生在校寄宿。五是“添”,就是添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实施教学设备充实工程,乡镇中心校和初中教学器材都达到二类标准,农村小学基本达到三类标准。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所有乡镇中心校和初中都建起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所有农村小学都有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室,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