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时秀敏)“秋风起,蟹儿黄;菊花开,打渔忙。”金秋十月,正是渔业捕捞的好时节。息县陈棚乡的3700多亩汪湖养殖水面上小船穿梭往来,一派丰收景象。养殖户都说,这要感谢科技特派员房家莹。
在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情景:由于缺少技术,养殖户年年养鱼,年年赔钱,碰到夏天暴雨的时候湖水泛滥,渔民血本无归。
房家莹是我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08年被选聘为息县科技特派员。两年来,房家莹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攻坚克难,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加大了螃蟹、小龙虾、泥鳅等特种水产养殖力度,使汪湖渔业产值连年翻番,并带动林业、畜牧业、运输业、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绿”色经济。
如今在息县,和汪湖渔民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受惠于科技特派员。全县每个乡镇都有一名科技特派员,他们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有效解决了各乡镇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问题,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给物给钱,不如给个科技特派员。”说起科技特派员,项店镇邵楼村农民董长科最有发言权,“科技特派员给香稻丸带来了福音,他们就是俺农民增收致富的指导员!”
香稻丸是河南名产。其香气馥郁,富含营养,但由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产量低,销路不畅,一度频临灭绝。2008年,息县以县农业局、县农科所为依托,在香稻丸产地邵楼等村派驻2名科技特派员,推行“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的服务模式,实行生态种植,使香稻丸产量比常规种植提高20%以上。如今,邵楼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香稻丸种植专业村。由科技特派员项广永牵头创办的息县项店镇香稻丸无公害种植开发专业合作社,对香稻丸进行设计包装,成功注册了“息夫人”商标,打造了每公斤188元的天价香米。“息夫人”牌香稻丸已进驻郑州、北京等超市“无公害”专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