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川 吴宗昌

“现在挣钱这么难,他却拎着成捆的钞票到山上打水漂!”“祖祖辈辈都拿这荒山秃岭没法子,他袁道德还能让这乱石焦土长出金豆子?”在乡亲们的不解和期待中,在小小的山村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中,今年年初,在外闯荡多年的民兵排长袁道德,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潢川县白店乡桂成村,他用多年的积蓄租赁了村里120多亩荒山,立志走以工补农、发展生态彩色农业之路。

面庞黝黑的袁道德,身材魁梧,性格直爽,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当代农民工的缩影。土地承包后,他小小年纪就跟着大人走西口、闯关东、下海南,务工经商打天下。其间,贩过米糠倒过鸭蛋、卸过水泥背过砖瓦、修过铁路架过桥梁,靠执著的钻劲和大胆的闯劲,学到了一手过硬的泥工手艺和管理本领。现在,袁道德住上了别墅,开上了轿车,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按说该很满足了,但他始终对村里那片至今还在荒芜的山坡情有独钟。

袁道德,为人憨厚诚实,一如他的名字,仁义道德。生活渐渐富裕的他,乐善好施,经常带领民兵向军烈属、贫困户伸出援助之手,也多次为白血病患者和孤寡老人慷慨解囊,还援建过学校救过灾,行过许多公益善举。他这次回来,就是要让这片荒山改变模样。

所不同的是,他没像父辈那样,牵着耕牛,扛着铁锨、锄头上山,而是把大型的挖掘机、旋耕机、锄草机、喷灌机请到了山顶,燃放了向荒山宣战的礼花和爆竹。随着隆隆的马达声,齐腰深的荆棘和蒿草应声倒地,深翻出的泥土散发出阵阵芳香,这一切,让那些心存疑虑的乡邻们刮目相看了。

袁道德不顾亲友的劝阻,说干就干,他请来了各路专家,检测土壤成分,绘制绿化蓝图,请来当地的农民工,抢天夺时,把一车一车的花卉栽到山上。他与妻子李金金经过辛勤劳动,百亩荒山得到科学绿化美化,他还在山下推出了万方大塘,既为山上的花卉林木和乡邻们的农田用水提供了保障,又放养了鱼苗,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循环型经济模式。如今,往日的荒山秃岭已经林满山、绿满坡,东岗百日红、南山香樟树、西岭玉楠、北坡桂花,山顶上的红枫、黄杨、牡丹石榴、红叶石楠.....分外耀眼,还有套种的枇杷、紫荆、河南桧柏等,高低搭配、立体种植、错落有致,有些名贵的花卉也在荒山上安家落户,形成了一幅立体的彩色画卷。

袁道德指着满山滴绿流翠、流光溢彩的林木打开了话匣子:“在全球经济危机时,只有土地才是咱农民的命根子。我要用前半生攒下的40多万元积蓄回报家乡,也为后半辈子播下绿色希望,不远的将来,一定要形成山上养猪养羊、山坡林木成行、山下鱼儿满塘的生态农业庄园。”

当快要下山时,正逢客商前来订购他的花木,得知他春季1元多钱一棵移栽的近万棵黄杨,现在已有半数以上可以卖到10元一棵时,笔者由衷地替他高兴,为他鼓劲加油。这位中年汉子憧憬着未来,喜悦之情溢满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