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区委书记霍勇在华时化工公司调研。广 义 摄
浉河区区长邵春杰在同合车轮公司调研。广 义 摄
图为信美纺织生产车间一角。 广 义 摄

□本报记者 姚广义

通 讯 员 徐士友 王书杰 李 俊

近年来,浉河区以优化环境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以作风建设促进干事创业,着力为企业营造服务高地,为客商打造创业宝地,形成了奋勇争先的发展氛围,随着同合车轮、华新水泥、五云茶叶产业、亚兴新天地、火车站区域改造等一大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项目实施建设,该区逐步走上了以项目建设调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倾注真情,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浉河区是信阳市的老工业基地,工业起步早、门类全、数量多。目前,浉河区有各类工业企业585家,产业工人23730人,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86家。工业以全区2%的人员创造了26%的国民财富和70%的税收,已形成了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电器、建材、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此,浉河区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企业发展就是浉河发展,企业困难就是浉河困难,保企业就是保增长”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全区“服务大提速,企业大发展”。该区每年筛选40家重点企业和70家高成长企业作为重点服务企业,严格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和定期现场办公制度,积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根据企业性质、地域、规模的不同、从全区抽出40家企业,建立企业生产环境监测点,及时准确地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的投诉管理工作。变过去企业上门问,为到企业主动走访,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梳理,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连续多年开展了区直部门职能股室评议活动,对排名后10名的职能股室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排名后3名的职能股室负责人实行免职,此举,有效地遏制了“四乱”、“四难”、“中梗阻”和“吃拿卡要报”等现象,有力地加强和改进了部门作风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区创办了中国中小企业浉河网,与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网站链接,开设多个栏目,面向全区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科技、政策、人才、招商等信息服务。向企业免费发放《涉企收费指南》,对26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和15个服务性收费的标准进行了公开,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促进了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推动了浉河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上半年浉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47亿元,同比增长4.5%。

优质高效,营造一流的窗口服务环境

2007年4月,浉河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投入运行。针对行政审批手续繁杂、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区里制定实施了《行政中心窗口工作服务考核奖惩办法》,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促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科学、规范、高效运行。为了深入开展标准化服务窗口建设,该区建立健全了窗口工作考核评议机制、“一周办结制”、“限时办结制”等。明确细化窗口单位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入驻大厅窗口单位的管理。坚持每天上下班指纹签到制,根据考勤和业务办理情况,每月下发一期行政审批工作通报,每季度评选一次优质服务窗口和明星个人。定期开展“开门评议”活动,让前来办理业务的客商、群众最大限度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新增招商引资项目、重点项目,由行政审批中心全程代办各类手续,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同时,浉河区还规范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全区16个乡镇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机构的功能,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基层群众多样化服务的需求。

贴心服务、打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

“来考察,我们全程接待;项目建设所需的各项手续,我们全部帮你办;所有优惠政策,只要我们承诺的,金牛集聚区一律兑现。”这是金牛产业集聚区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的庄严许诺。浉河区为响应省、市“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的号召,成立金牛产业集聚区以来,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为入驻集聚区的企业创造最优良的创业投资环境,用扎实有效的措施引商、留商,用全天候保姆式的服务保证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力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区委、区政府承诺凡是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在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可以全部享受,同时还出台了《关于金牛产业集聚区鼓励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为外来企业入驻金牛集聚区提供了更为优厚的政策环境。对于落户到金牛产业集聚区内的项目,该区实行全程的跟踪服务。每一个项目均安排专人负责,一跟到底,直到项目建成投产。每个项目从签订合同开始,即为项目提供详细的入驻流程图和各环节的联系人,选派专人全程帮助企业办理立项、用地、规划、环评等各种手续,企业只管开工建设,免除手续办理的后顾之忧。还制定了科级干部联系在建项目制度和问责制度,明确每一个在建项目都有一名科级干部和一名工作人员在现场护驾,随时解决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今年1月份至8月份,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共签约项目17个,合同金额29.9亿元,其中入驻项目14个。累计实现到位资金30887万元。

真督实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过硬的作风来保障。区委成立了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两个督查组,在全区范围内严肃认真地开展督查。采取明察暗访等多种方法,重点督查违反市委、市政府“五禁止”、“十不准”规定以及易发性、多发性的问题,对工作日中午饮酒、赌博、上班时间擅自脱岗、利用电脑玩游戏、看电影、炒股、聊天等进行重点督查。

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的方式,深入各级各部门和二级机构开展督查,掌握真实情况,挖掘隐蔽问题。在督查中,对查出过问题的单位进行“回头看”,督促整改落实。通过深入企业调查走访,倾听企业的呼声,了解各职能部门有没有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乱检查乱罚款等违反“十不准”的行为。三年来,先后对11名工作日中午饮酒人员和1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曝光,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同时,还积极发挥基层督查作用,成立了33个乡镇、办事处、区直有关局委干部作风督查小组,实行上下联动督查,消除督查盲区,延伸督查深度,将违规违纪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定期利用电视流动字幕、报纸公告和手机短信的方式发布区督查组投诉举报电话,并常年在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单位的醒目固定位置设立区督查组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动员群众力量,收集违规线索。三年来,共收到举报电话20多起,督查人员及时进行查实处理,查处违反“五禁止、十不准”规定的问题52起,处理77人。

良好的环境和扎实的执行力成为浉河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2007年以来,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的质量连年位居全市第一。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27.5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57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58元;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魅力浉河、美丽茶乡”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