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0月12日电(记者 刘雅鸣李亚楠)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马村乡高家村,有一个五世同堂的幸福之家,老寿星张九芝已104岁高龄,凡被问及长寿秘诀,她总是说:“少荤多素勤锻炼不算,主要是有俺献普这个孝顺儿子,让我多活了50多年。”

老人说的是最小的儿子李献普,今年65岁。张九芝53岁那年因肠胃炎大发作险些丧命,此后就日不离药,十几岁的李献普便开始每日为老人倒水送药、洗脚捶背,还与母亲同居一室,随时听候召唤,至今已50余年。

李献普所在的清丰县得名自隋代大孝子张清丰,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张清丰以卖烧饼为生,因母亲说第一炉烧饼好吃,于是,每天的头炉烧饼概不外卖,专孝娘亲,此事传为佳话,唐朝时改顿丘县为清丰县,孝道文化也在此绵延千年而不绝。

张清丰“善事父母”的可贵之处在于“养老”更“敬老”,感人之处在于用心程度达到自觉境界。他每天打烧饼忙营生,为不让老母惦念担心,天天不忘“出禀返告”他的去向。看似日常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他当成一种“规矩”坚守了一生。这些“清丰规矩”,渐渐演化为中原大地万千家庭的尊老习俗,演化成中华孝道文化外在的表达形式:每天吃饭时先给父母盛饭,过年节改善生活时把好吃的先送给老人品尝,出门前回家后先给老人打招呼请安等等。

清丰县因孝子张清丰而享有“孝道之乡”的美誉,张清丰的塑像就耸立在县城西北部。孝道则被李献普视为当然,他说:“父母恩情重于山,万分难报一二,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没什么值得夸耀。”理所当然的孝道文化如今已成为清丰县的一张名片。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清丰县正采取多项措施,整合传统孝道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孝道文化,为传统的孝道文化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涵,也让孝文化的清风刮进每家每户。

作为远近闻名的孝子,李献普给四邻八乡做了好榜样,左邻右舍经常到他家来串门。邻居李冬梅说:“我们这片原来有吵架的、闹气的,现在都变孝顺了,大家都会拿他(李献普)说事,他这个头带得好。”

树立像李献普这样的孝道典型正是清丰县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县每年都举办以敬老孝老为主题的“十大孝星”、“当代孝子”、“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的典型进行隆重表彰和大力推介,组建孝道典型事迹报告团,在乡镇、村庄、社区举行巡回报告会。

清丰县另一位20年如一日伺奉继母的孝义楷模王善杰说:“孝义不是从书本上学的,是从心里出的。”清丰县文化局原副局长唐孝方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是有些需要引导,因此,父母和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据清丰县教育局纪检书记晁文明介绍,从2009年12月起,清丰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以“感恩、孝道”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今年8月份的全县文艺会演上,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洗脚》感动了许多观众,每逢儿童节、母亲节、清明节、劳动节等节日,学校都会通过“感恩”征文、“感恩”主题班会、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主题教育已初见成效,晁文明举了一个例子:清丰县纸房乡万家小学的万厚望之前从不愿跟别人提及自己双目失明的父亲,如今,他放学后经常推着父亲出门转转,或给父亲捶背、揉肩。

不仅学生,家长也是学校的教育对象。清丰县不少学校聘请老教育工作者担任学校顾问,为家长传授平等交流、习惯培养,感恩教育等家教理念和方法,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尊老敬老的榜样,并定期交流研讨,使家长素质和家教水平明显提高。

孝义楷模王善杰说,孝道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家庭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如今,清丰县已有不少群众开始自发弘扬孝道文化。该县民政局退休干部李怀珍花费3年时间,一方面翻史书、查资料,一方面亲自访孝问贤,将清丰县从古至今48位忠孝之士的事迹编撰成书;还有几位退休的老干部组织了孝道文化研究会,对孝道文化进行探讨和研究;有些村庄还成立了“孝媳秧歌队”,每逢乡村集会都走上街头宣传“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目前,清丰县对孝道文化的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孝道文化正成为清丰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孝道文化是整个炎黄子孙共同认同的文化,只要一提孝道,马上会有一种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我们进行对外交往和开放。”唐孝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