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 杜 阳
贤岭松风、浉河泛月、申塔朝晖、奎楼晚照、龙潭瀑布、雷沼喷云、龟山晴雪、长台古渡,这旖旎动人的信阳老八景一直为信阳人津津乐道。只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在风雨的洗礼中,老八景只留下斑斑遗痕,其承载的历史韵味只存在于世人的津津乐道中。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打造信阳文化脸谱,传承历史文化,斥资修建浉河新八景,而申伯楼正是这八景之一。知州张钺若是知晓他笔下熠熠生辉的美景在惨遭风雨毁弃之后,又能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重现于世人面前,也会感到欣慰无比吧。
早就听闻八景形状奇特,或高耸山巅,或依偎湖畔,或屹立水中,各具特色,引人入胜。而八景中的申伯楼更是集“奎楼晚照”中奎楼的形制和“申塔朝晖”中申塔的内涵于一身,独具匠心。如此美景不由激发了我一游之愿望。
8月19日,我与两位好友夜游浉河公园,亲眼目睹了真貌。从看见它的第一眼起,我便被这幢映衬于密林中、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建筑摄去了心神。绚丽的灯光下,这座新建的塔楼将江南园林的灵秀典雅与北方建筑的气势恢宏融于一体,细腻而不失大气,大气却又不失端庄,让人不由感叹设计之精致巧妙。
环望四周申伯楼倚园临水、绿树环绕,闲暇时既可于明月下泛舟浉河体会它的韵味,也可徜徉园内在儿童玩乐喧闹中感受它的静谧,又或者在路边车水马龙、人流穿梭中观赏它的风范。我静静地倚着栏杆,忽然觉得自己被它的气息所感染,心胸也变得开阔、舒畅了,心想,如若能在楼内陈放一些珍宝古玩、古申伯国遗物,或是寻些文人墨客的书画,应是更能增添些文化气韵的。
忽然间我对“申伯楼”这个名字的来源产生了好奇。询问好友才知,“申伯”之名竟是源远流长,颇有典故。古时的信阳是西周时期申伯的封地,自汉代后称为申国,简称“申”。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原来也是信阳人,后因封地变迁,前往江东(也就是现今的上海)兴修水利,于是上海简称“大申城”,而信阳就是“小申城”。从历史渊源来看,“小申城”要比“大申城”历史更悠久,年代更为久远。到隋唐时期,信阳又被称为淮南道申州义阳郡。后来因古代“申”、“信”二字通用,申城和信城皆为其名,直到公元976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的讳,申城改名为信阳,信阳二字也正式成为这座城市的名字一直延用到今天。
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如文武双全的西蜀名将魏延,明代文坛领袖何景明,清代翰林大学士陈善同,现代文坛双子星白桦、叶楠等文人大家。信阳还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原腹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别长淮,观贤岭之苍苍;豫风楚韵,渺訾水之汤汤。居腹地而达九州,立中原而通八方。”蓦然发现信阳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有太多怡人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欣赏、去品味……
在我继续为申伯楼的雄伟气势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叹时,一次意外的“奇遇”却使我们的这次随性之行变得不平凡起来。信阳市委书记王铁一行视察浉河新八景的亮化工程建设情况,恰巧也来到了申伯楼。当他得知我们是回乡度假的大学生来浉河观景时,他不但亲切地询问我们观景的感受,还热情地邀请我们一同参观其他的浉河景点。一路上王书记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了八个不同景点的特色、结构和历史内涵,并鼓励我们学有所成后回家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在温馨爽朗的笑声中,我们游完了浉河新八景。此次之行,除了受宠若惊,我的心里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一个市委书记对普通百姓的关心,感动于市委、市政府浓浓的爱民情怀!
游完浉河,我思绪万千。在回味美景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使信阳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是“善谋大事,乐为小事,常办实事,多做好事”亲民爱民的执政理念,还是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这一切在一路上所看到的信阳人民脸上灿烂幸福的笑容就能得到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