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奎芝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突出特点就是其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与重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奠定了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向。本文着重从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
一、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目标,同时反映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协调“社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需要”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具有“精基础”的特殊含义,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高中要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因此,高中数学必修课程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精华部分,同时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现代数学知识。这种课程模块化的设计、必修与选修的结合模式,既能落实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目标的实现,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有利于终身教育思想的落实。
二、课程范式转型的趋势
从课程结构来看,高中数学课程范式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以必修为主线的课程结构设计,实行现代教育理念下以模块为中心的全新结构设计,课程取向已经从传统的线性单向型走向网状多向型,课程管理是学分制,高中数学课程模块化强调学生的学习以模块为主线,强调每个模块的相对独立性,给学生更多的主体选择,这也恰恰体现了网状多向型课程的现代课程发展的结构特征。
三、实际教学中对课程结构的感悟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高中数学课程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现了“重基础、活模块、宽领域”的特征,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而如何贯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领悟数学的本质?如何使学生从非形式化的、算法的、直觉相互作用与矛盾中形成数学观?如何准确驾驭高中数学模块中数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难题。任何变革都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高考数学命题思想的转变已经被大家所认同,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在新《标准》指导下的课程结构一定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修正而日趋完美。
(作者单位:固始慈济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