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征 通讯员 杨宝童 摄影报道

【编者按】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词朗诵,向800万信阳人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中秋佳节之际,信阳城管人以旷达的胸怀和人文的情愫,采取诵读中华经典名篇的方式,在百花之声与贤者相会,与历史对话,与未来沟通!

“银河桂魄夜清悠,秋节祥光满神州,最爱乡音情意笃,婵娟千里颂嘉猷。”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以“月光轻轻飘来”为主题的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比赛”,响彻了整个百花之声会堂。

“惟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内涵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度里,我们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而我们举办这次诵读会目的就是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名篇,教育和激励新一代城管人,要牢记历史,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为建设魅力信阳贡献自己的力量。”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胡亚才如是说。

据悉,本次“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比赛”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主办,来自该局局机关、执法支队、园林局等单位的13支代表队,诵读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诗》、《长征组诗》、《沁园春·雪》、《少年中国说》、《风流歌》等不同年代、不同题材的经典名篇。比赛形式多样,有个人朗诵,也有集体诵读,并依据作品的内涵,配以音乐、舞蹈、武术、书法、幻灯片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舞台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