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现今人们关注的不仅是吃饱穿暖,而且生活质量要更高。2002年,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所著的《登上健康快车》、《健康忠告》等书相继问世,由此掀起持续不衰的养生热潮。2006年以来,健康类图书销量以每年20%的速度攀升。随着媒体、网络加盟炒作,全社会形成一股近似疯狂的“养生热”。
勿庸讳言,养生固然是好事,但现在的养生市场鱼龙混杂,极度混乱,近期的张悟本、李一之流养生“神话”相继破灭就是证明。“如何科学养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养生与中医”的关系。很多专家均认为,养生属于中医的认知体系。“中医,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也”,这是其定义,亦目标。更为重要的,中医是“内学”,它的焦点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它重视的是完整人的概念,是身体与心灵的整体,缺一不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面大部分讲怎样日常生活、怎么做人,似乎与医书无缘,这正显示出它的高妙之处。实际上“养生就是生活”,而中医着重点是“怎样生活”。
中医,又称“医道”,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阴阳文化——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阴阳文化源自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其意义为: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这无疑十分正确。现在西医疗法也逐渐向中医靠拢,他们叫做“自然疗法”。养生理所当然也要“因天之序”。日常生活无非饮食、起居和情志,所以养生抓住这几个方面,使之“因天之序”就可以了。
比如饮食起居,就得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和一天之中“十二时辰”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方面,春夏宜吃扶阳助阳食物,秋冬宜吃滋阴顺气食物。一天之中,早餐午餐可多吃,晚餐吃七八分饱即可。起居方面,除冬季可适当晚起外,其余都要“早睡早起”,以顺应天地气机。一天之中,夜晚十一点之前务必休息,中午需小憩,这叫“子午功”。
现代人多欲、压力大,最容易得“情志病”,因此情志特别需要重视。“百病生于气”,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生活中应积极调整好情绪,心理保持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中医强调平常多读圣贤书,怡养性情,熏陶出平和心态。另外,注意性事,勿放纵性欲,“色乃刮骨钢刀”,人们谨记。如果违反以上规律,久之便生病,像现代人的暴饮暴食,昼夜颠倒,都是很大的问题,日本称为“不良生活方式病”。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升华,办好任何事情必须文化先行。养生当然也不例外。践行中医养生之道,何愁我们生活不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