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正国 王 博)如果说今年刚刚研发生产的“信阳红”,即将能掀起席卷河南、影响全国的“信阳红风暴”,是因为“信阳红”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昨天“信阳红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这次研讨会由市茶办和浉河区人民政府主办,信阳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是我市正式发动“信阳红风暴”的前奏,对信阳红茶研制、生产、营销等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中国国际茶叶流通协会、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为此发来贺电。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教授姚国坤,省供销社副主任、省茶叶协会会长王勇等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积极建言,市领导尹保斌、张继敬、赵主明、王开科等出席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信阳红”是信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增收富民的有益实践。发展战略应立足高起点、高层次、高品位。

——利用优势创名牌。“信阳红”在保护和丰富“信阳毛尖”绿茶金字招牌的同时,利用金字招牌开发生产的红茶,经过国内著名专家鉴评,“信阳红”不仅能够成为茶界一枝奇葩,更能够与几千年形成的“信阳毛尖”同台竞秀,比翼齐飞,要按照统一商标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销售价格等“四统一”争创优质名牌。

——借梯上楼快膨胀。我市在研发生产过程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到福建、安徽、云南等红茶生产地参观学习;同时请来安徽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的茶学专家教授到信阳进行现场指导。结合信阳茶叶的特点,已经研制新的生产工艺,目前全市生产红茶企业达24家。在此基础上,应该一方面普及红茶培育、管理、采摘、生产等技术,另一方面要走“高档茶抓品牌,中低档茶抓效益”之路,快速膨胀红茶生产规模。

——名红牌响强推进。“信阳红”因省委书记卢展工点题,又在信阳这块全国著名的红色土地上,不仅对内容易做到家喻户晓,而且对外也可迅速产生共鸣。目前,信阳红茶不仅走俏信阳,而且在郑州各大宾馆、酒店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开栏的话:为了有效拉长茶产业链条,充分开发利用我市丰富的茶叶资源,增加名茶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根据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点题,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断决策在信阳研制生产红茶产品,并冠名“信阳红”。一石激起千层浪。紧随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是产茶县区的闻风而动、迅速跟进,短短几个月内,目前全市已成立24家红茶生产企业。风助火势,火壮风威,在此良好的态势、趋势之下,市委、市政府决定掀起“信阳红风暴”——在北京、郑州及我市中心城区开展声势浩大的“信阳红”宣传推介活动,力求让“信阳红”后来居上,一“茗”天下。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信阳红风暴系列报道》,对“风暴”活动进行充分报道,努力为“信阳红”呐喊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