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图书馆一角。方慧玲  摄

□本报记者  方慧玲  胡瑜珊

“今天参观新落成的博物馆和图书馆,真是一次快乐之旅!在博物馆,我看到了战国时代的编钟,爸爸说当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翱翔时播出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由它演奏而成。还有恐龙蛋化石、3000多年前的独木舟、世界上最早的酒壶、我国最早的金币……好多好多宝贝,都是从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里出土的!图书馆是书的海洋,进去了就不想出来。而且很幸运,我们首次成功办理了借书卡,成为全市‘第一’读者!”9月23日,市第十三小学四(5)班的张义方自豪地在日记本上记录下了当天的收获与心情。

以前游百花园时,听说旁边在建的就是图书馆,酷爱看课外书的张义方非常高兴,心里常祈祷它快快建成。前几天,从电视上看到它真的建成并开馆了,中秋节次日一放晴,她就迫不及待地要去图书馆看书。当天上午9时,爸爸、妈妈带着她乘坐新开通的25路公交车,很快就到了百花园。

在爸爸的提议下,一家人首先来到博物馆。博物馆里陈设的文物真多,远古时代的化石、石器,几千年前先人用过的各种陶罐、青铜器、木器……爷爷那辈人的生活情景:当铺、染坊、剃头铺,本地的风俗民情等,这些曾在书上、电视上见过的东西,现在就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虽看不太懂,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张义方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参观过程中,两个大姐姐的举动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们常用手机对着文物拍照,还不时在本子上记着什么。一问才知,原来她们是信阳师院历史系的大学生,正在研究信阳的历史。在另一个展厅,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正在“当铺”前凝视,张义方也凑过去看。老爷爷告诉她,看到这些东西,她仿佛一下回到了过去,并意味深长地勉励她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参观完博物馆,已过12时许。“图书馆还没去呢!”张义方拉着爸妈的手,非要去看书。一进图书馆大门,她立即被大厅里一排电脑吸引。电脑旁围了不少小朋友,大家一聊才知道,他们就住在附近。其中正在白高庙小学上六年级的樊金强自豪地向张义方介绍,脚下这片地原是荒草坡,他过去常来这儿放牛。几年前村里人住进了府都花园小区,都变成了城里人,现在这儿又建成了图书馆,他就和伙伴们过来看书了。

小朋友们上了一会儿网,又一溜烟地钻进了图书馆内的少儿天地区。室内一排排、一架架的各种儿童读物,让人目不暇接,真不知先看哪一本好。好不容易挑到一本童话书,张义方来到明亮的窗边,在宽敞舒适的读书桌旁坐下,开始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怕孩子饿着,妈妈几次催她走,她都坐着不动。这时,图书管理员告诉她们,电脑系统刚刚调试好,现在可以办理借书卡了。一听这消息,一家人赶紧来到服务台。填表、验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将一张崭新的借书卡交到张义方爸爸手里:“这是市图书馆落成后办理的第一张借书卡,恭喜你们!”欣喜之余,张义方看到卡的尾数为2,不禁有些疑惑。工作人员指着身后一个标注50万元赠款的大红牌子解释道:“试开馆那天,一位名叫王长富的爱心企业家向图书馆捐赠了50万元购书款,我们回赠了他全市第一张借书卡。”听到这些,张义方钦佩地点点头,一个“等长大有钱了也要给图书馆捐钱买书”的想法油然而生。

从自动借书系统上快速办完借书手续,张义方抱着4本全新的儿童读物走出图书馆,此时已是下午2时许。“今天真尽兴,不仅看到了好多国宝,还可免费将书拿回家看。这地方真好,回去赶紧告诉同学到这儿来。”尽管早已饥肠辘辘,张义方觉得这饿挨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