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电(记者 黄小希)近日,我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红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指出,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睛。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1969年首先在西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发于夏秋季,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做到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患者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疾病流行期间,医院需要设专台门诊,避免交叉感染。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应进行隔离,尤其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患者的洗漱用品应消毒,禁止进入公共浴池及游泳场。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