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大别山北麓,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沟通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的东西公路大动脉横贯全境,宁西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和信叶高速公路,216、339省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里四季分明,河渠纵横,梯田如画,方田成格,林网如带,嘉禾千顷,林茂粮丰,农业资源极为丰富,是豫南最具特色的“茶乡”、“药乡”、“鱼米之乡”。
商城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是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也是同名电影的拍摄地。作为传统的桂花之乡,自有记载以来,商城人就以桂花清香高洁的品质为美,高贵吉祥的象征为魂,观赏药食兼用的用途为贵,民间悠久的种植传统经久不衰。目前,从县城到乡村,从景区到庭院,全县遍植桂花树,金、银、丹桂品种有20多种、10余万株。
2008年4月,市委王铁书记为商城县提出了“让桂花香醉商城”这一发展理念,作为商城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引领和载体。商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倾力打造桂花县,建设锦绣商城。以桂花为“魂”,发掘培育桂花文化,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提升商城影响力;以桂花为“美”,广植桂花树,突出特色,建成桂花园林县,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桂花为“媒”,通过桂花搭台,经贸唱戏,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桂花为“料”,通过发展以桂花为主导的产业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把商城打造成全国、全世界最全的桂花与珍稀植物收集保护、培育研发基地,最大的桂花种苗、珍稀植物、鲜切花、盆景生产繁育销售基地和一流的以桂花等药用植物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供应基地。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全民参与,倾力把“让桂花香醉商城”的主题理念真正作为商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引领,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商城世界桂花博览园是“让桂花香醉商城”系列创建工程中的核心工程。博览园位于县城东南,依山傍水、气势恢弘,整个园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嵌在铁佛寺水库畔,总面积15000亩,核心区5000亩,园区内以尽可能搜集到的世界桂花四大种群品种为主题,以华中和国内外珍稀乔、灌、草为辅衬,力争月月有花,四季有果,绿色永驻。规划建设世界名桂观赏园、桂花博物馆、五星级花都大酒店、桂花休闲娱乐中心、中华姓氏文化园、养生房产和美食文化长廊等项目。按照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标准和要求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桂花博览园,是国内桂花品种最齐全的观赏园,国内桂花主题系列产品最齐全的研发基地,国内最大的桂花产业研发基地,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桂花文化结合红色文化展示园,国内最高档次的桂花生态休闲养生目的地。按照“一园(桂花博览园)、三区(桂花种植区、桂花产花区、桂花工业园区)、五片(四个桂花精品片区和一个桂花岛)、七带(境内高速公路廊道、省道及旅游道路两侧)、百点(桂花乡镇、桂花新村)”的总体发展布局广植桂花树,建设桂花种质资源保护和苗木繁育基地,进行桂花品种资源收集与优良品种保护,繁育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让商城的桂花苗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最大的桂花产品交易市场。
商城县正通过逐步实现以“让桂花香醉商城”为引领,在试验区建设中着力构建农业生产机械化、经济组织合作化、农村保障社会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干事创业全民化、农民生活文明化“六化体系”,大力实施示范村安全饮水工程、旱涝保收田建设工程、扩大社会保障试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民新村建设工程“五大工程”,强力推进园林乡镇、生态文明示范村、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四项创建”活动,争做全市试验区建设的排头兵。
——工业经济蓄势腾飞。商城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集聚区水、电、路及美化、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山信粮业、中科钢构、程名建材、磨料磨具、千叶春物流中心等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成长型的企业纷纷落户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产业集聚方阵,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顶梁柱”。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82家。
——生态农业繁荣发展。华英农业“富民计划”超额完成,全县已选址养殖小区40家,已开工建设的养殖小区37家,已开养7家。围绕“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高效”的宗旨,商城县着力把发展壮大茶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效益的有力抓手,形成了茶园建设标准高、茶业发展势头大的良好局面,茶叶产业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红茶研发初见成效,目前全县有3家茶产业企业引进了红茶生产线,聘请福建的专家到商城县指导红茶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已成功研制生产红茶(干茶)5000公斤。900亩国土整治正在申报立项;新村规划修编全面完成;45万亩超级杂交水稻丰收在望;大力开展“创建园林生态示范乡镇”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合作化组织蓬勃发展。商城县把引导农民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农业工作的“魂”和破解“三农”难题的切入点,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走“围绕产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快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合作经济组织已达308家、入社社员5万余户、农户覆盖率在42%以上,分别是2009年年初的11倍、12.5倍和16.5倍。成立了商城农机联合总社,下辖44个分社,覆盖全县22个乡镇和管理区,拥有各类农机2.69万台套,总马力达到25万千瓦,全县农机作业面积占到适宜作业面积的70%以上。在确保土地“三不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前题下,全力推进全县土地流转。县委、县政府投资4500万元兴建了一座占地100亩的高智能钢架构温室育秧工厂,每年可满足100万亩大田机插标准化秧苗需求,是国内最大的高智能钢架构温室育秧工厂。
——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速。商城县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战略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宏伟目标,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在余集、汪桥、上石桥、双椿铺等8个乡镇各建垃圾中转站一座,对第一批9个乡镇540户进行了农村危房改造。同时,进一步深化乡镇“4321”工程和“五化”建设,开展了“中州名镇”和“中州新村”创建活动,改善了村镇环境,其中余集、汪桥、鄢岗、上石桥、双椿铺被命名为“中州名镇”;河凤桥乡赵棚村、金刚台乡刘小坳村被命名为“中州新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6%。农民新村建设如火如荼。新开工建设农民新村78个,其中水电路配套、聚集人口在500人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达到24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建设“五化三配套”达到100%。
——旅游产业如火如荼。商城围绕“旅游兴县”的战略,开拓创新,不断深挖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科学谋划,准确定位,“一园(桂花博览园)四景(黄柏山、金刚台、汤泉池、观音山)”的旅游大格局逐步形成。全县目前拥有4家国家3A级旅游区,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众多国字号旅游金字招牌,涌现了茗阳汤泉、锦绣商城、环宇山庄等一批中高档旅游饭店,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招商引资硕果盈枝。商城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建好信息库、资源库、项目库、专家库作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前提,制作了一份招商指南、一盘宣传碟、一个多媒体课件、一本外出成功人士名录,将全县的招商项目资源向外发布。采取“大员招商、全员招商、环境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驻点招商、资源招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招商引资的开展。今年以来,商城县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态势喜人,相继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大中城市召开项目恳谈会,日前与上海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传媒集团等9家企业签订了协议或合同文本,签约总额达97.8亿元人民币,签约金额达历史最高水平。
——社会化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建成并投入使用的340余个村级卫生室,与“新农合”形成有效互补,在370个行政村全面实施新农保,目前参保农民37.8万人,参保率达86.6%。全县有16个村吃上安全的自来水,受益群众近4000人。林地、水面、房屋、土地等“五权”确权全面开展,积极探索林地、水面抵押贷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暨财政奖补试点全面推进,完成村组道路、安全饮水、旱涝保收田等亟待解决的民心工程600余个,新增旱涝保收田44000亩,增强了农业减灾抗灾能力。农村微型金融发展迅速,新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已获省政府批准并投入运营;新发展30个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000余万元。
今日之商城,如喷薄而出的太阳,已成为产业集聚、资源丰富、生态优良的发展“洼地”。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工业经济不断振兴,以杂交水稻、茶叶、油茶等“高新特优”农业产业为依托的农村经济更加繁荣;以“一园四景”为龙头的旅游经济活力四射;以县城“六城联创”、乡镇“4321”、“双联双促”和“六有六无”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展露新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开放带动战略硕果累累。
商城,穿越千年的辉煌历史,栉风沐雨奋力前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红歌将永远传承,商城人的精神干劲将发扬光大,商城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