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刘 勇
2009年5月,商城县被省纪委、省公开办、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党务公开试点县。商城县纪委、县监察局在全力抓好全县党务公开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行纪委、监察局机关党务公开,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工作透明度,充分保障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锦绣商城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一、围绕中心工作抓公开,奠定反腐倡廉建设广泛的社会基础
一是大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公开。面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大力推进业务工作公开,让社会各界了解、支持纪检监察工作,为反腐倡廉建设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凡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需要了解、掌握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违反党纪政纪条规、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个人正当隐私的,都予以公开。为了让干部群众了解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工作,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公开了纪检监察机关性质、职能和主要工作任务,机构设置及其工作职责,与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相关的党纪政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等;为了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公开了纪检监察信访受理的范围、工作流程,纪检监察机关治理上学难、看病贵、拖欠农民工工资、公路“三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政策措施、进度、成效等;为了保障党员干部的合法权利,公开了信访举报、案件调查、案件审理工作程序及当事人、证人的相关权利等。
二是大力推进业务考核公开。积极推进各项业务目标考核公开,建立健全公开考核制度,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热情。每年制订当年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以纪委文件的形式印发到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1月份,县纪委分别组织召开乡镇和县直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考核集中汇报会,集中听取各单位上一年度工作情况汇报,组织委局领导班子成员,县纪委委员,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各室主任,乡镇纪委书记和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或县直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对各单位全年纪检监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定档投票,由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分别收交统计记分。对各单位综合得分予以公示,综合得分前10名的乡镇纪委、前20名的县直单位纪委(纪检组)授予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县纪委全会上予以通报表彰,授予奖牌。
三是大力推进行风评议公开。大力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民主评议职能股室、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公开,提高评议工作透明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确保评议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今年1月,县纪委组织召开了2009年县直部门职能股室综合测评大会,对全县第一批参评49个单位98个股室进行集中公开评议,评议采取现场划票、现场统计、现场公布结果的方式进行,由县电视台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各乡镇纪委书记、纠风工作组组长,县直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县特邀监察员,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体工商户及群众代表合计300人作为评议代表参加了集中公开评议,评议代表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各参评单位及职能股室进行了现场测评。抽调15个乡镇纠风工作组组长和5名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工作人员,混编成5个小组分别统计每张测评表,各乡镇纪委书记、县直各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现场观摩监督测评表的汇总统计过程,然后现场输入微机,当场进行微机排序,当场公布测评结果,确保了职能股室评议公开、公平、公正。
二、围绕队伍建设抓公开,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县纪委、县监察局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积极推进公推公选,增强干部选任透明度,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度,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是公开推选“十佳纪检监察干部”。2008年,县纪委在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中开展了争创“十佳纪检监察干部”竞赛活动。为了保证争创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制订了争创“十佳纪检监察干部”方案,成立了争创“十佳纪检监察干部”评审工作组委会,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综合考评和县纪委常委会认定的程序产生“十佳纪检监察干部”。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采取现场划票、现场统计、现场公布结果的方式,推选出2名候选人。乡镇纪委推荐的4名候选人,是由2008年度全县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考评中前两名的乡镇纪委书记和第三名、第四名的乡镇纪委委员组成。县直单位纪委(纪检组)推荐的4名候选人,是由2008年度全县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考评中排在第一名的县直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第二名的监察室主任、第三名的一般纪检监察干部和上挂单位排序第一名的纪检组长组成。由竞赛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核和公示,并将考核和公示情况向县纪委常委会汇报,由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十佳纪检监察干部”。对“十佳纪检监察干部”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号召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向“十佳纪检监察干部”学习。
二是提高干部选拔使用的公信度。为确保在推荐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和任用科室副主任的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在推荐前将推荐的条件、名额等提前向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进行通报,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集中投票,对投票情况汇总后进行公示,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2007年以来,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有3位同志解决正科级待遇、5名青年干部提拔担任副科级职务、15名干部进入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都是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拔产生,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后备干部公示和动态管理、新进人员面向社会公平选拔等一套用人机制。
三是提高评先评优的公信度。在每年的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和年度干部考核等次的认定上,采取全员投票的方式进行,对投票情况现场统计,现场公布排在前5名的名单,切实提高了评先评优的公信度。这种公平、公正评先评优、选任干部的做法,不仅净化了工作流程,也净化了党员干部的心灵。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党员干部深切地感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增强了努力学习、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促进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三、围绕规范操作抓公开,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县纪委常委会统一领导,县纪委、县监察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牵头负责,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职能室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积极参与的县纪委、县监察局党务公开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丰富形式,坚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公开内容,搭建不同的公开平台,对只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情况等,以召开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印发通报、观看录像等形式进行公开;对适宜向全社会公开的展现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在商城纪检监察网,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县纪委、县监察局党务公开栏等公开。
三是严格程序,确保规范严谨。建立了公开内容的收集、整理、审核、公开、反馈等制度,坚持县纪委常委会集体审核。
四是选准时机,做到切合时宜。根据公开的内容,准确把握公开时间,充分体现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和及时性。对常规性工作,实行定期公开;对阶段性工作,实行逐段公开;对临时性工作,做到随时公开。
县纪委、县监察局机关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以来,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执纪执法能力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劲,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呈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2006年以来连续四年的全市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考核中,均被评为“先进单位”,其中2009年度的考核成绩在全市10个县区中名列第一;在2006年以来的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县纪委、县监察局党务公开工作成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