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世武 顾锡斌)今年以来,罗山县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核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争做城乡一体化排头兵。截至目前,该县县城建成区框架面积16.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
城乡布局一体化。该县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使产业、土地利用、生态建设规划有机融合,镇村布局相互衔接,产业集聚区、粮食生产示范区、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示范区统筹安排,实现了城镇、农村的合理建设,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截至目前,该县完成了全部乡镇的总体规划和260个中心村规划编制任务,启动了20个城中村建设,规划了农民新村91个,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
产业发展一体化。该县在县城东南规划了8.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发展陶瓷、纺织、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目前,该产业集聚区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已进驻企业40余家,总投资39.8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8万人。同时,在蔬菜产业上,加快以尤店乡为核心的2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在生态旅游产业上,重点抓好香港经纬公司投资30亿元的灵山风景区整体开发建设项目;在生猪养殖上,完善“公司+养殖大户”管理运行模式,壮大生猪养殖业;在茶产业上,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提高茶叶的质量,发展红茶产业;在生态园林建设上,重点抓好灵山滨湖两万亩生态园林项目。
社会保障一体化。新农保扩面提质,顺利实现与国家政策对接。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参保农民达39.63万人,参保率达91.2%,发放养老金4765.68万元。医疗服务健全,在村一级,248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已全部投入使用;在乡一级,19个乡镇卫生院设施完备、运转正常;在县一级,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医院优势互补,已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该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五保供养“罗山模式”誉满全市乃至全省,集中供养率达到60%,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6.5%。该县先后建立并形成了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扶贫开发为主体,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为补充的比较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