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飞行员的飞行经历事关公共安全,应有一个信息披露的渠道,让公众知情。
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有200多人。(《解放日报》9月6日)
据报道,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将这一飞行经历造假事件斥为“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事件”。200多名经历造假的飞行员,就如同满天飞的定时炸弹,想一想都令人一身冷汗。
如此大范围资质造假,暴露出飞行员资格审查的巨大疏漏。民航局《2009年中国民航运输飞行员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持有民航局颁发的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的人数为20535人。而2008年、2009年这两年间,中国民航每年颁发的飞行员执照数量均为4000多人。也就是说,200多名问题飞行员占到全部飞行员的1%,占到每年新颁飞行员人数的5%。这个数量堪称惊人。
民航局这份报告几乎通篇都在强调成绩,而就这份报告刊发前,查出200多名问题飞行员的事情已经发生,然而,从中看不到任何对飞行员问题的反思和检讨。
并且,既然在前两年已经查出200多名飞行员飞行经历不实或造假,那么,具体的查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这些飞行员是不是真的被清退了?各航空公司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民航局在这一过程中是不是切实履责了?这些都对公众没有一个说法。
飞行员的飞行经历事关公共安全,应有一个信息披露的渠道,让公众知情。像现在这样,公众只能在一两年之后,通过某个偶然的机缘才可能获悉这样的消息,未免太过遮遮掩掩了。
这些年来,发展的名义之下,扩张的冲动已经让民航呈现出一种头重脚轻根柢浅的“芦苇式发展”,严格的规章被突破,被变通,甚至被弄虚作假,大跃进的氛围将民航系统、地方政府、大型国企等裹挟进去。这些是经历造假飞行员能够出炉、能够满天飞的浓浓背景,而这,显然更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