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光
8月3日,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也是市委书记王铁的信访接待日。一大早,闻讯赶来的信访群众就在市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排起了长队。上班时间刚到,在市委群众工作部、市公安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王铁书记准时来到市信访接待大厅开始接待来访群众。经过一上午紧张忙碌的接访,王铁书记共接待来访群众30批(次)189人。
今年以来,我市创新群众来访接待机制,变单纯接访为“六访”并重,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拓宽了信访渠道,信访工作呈现出秩序明显好转,越级访、重复访大幅下降,信访案件办结率、停访息诉率、群众满意率显著提高的“一好转两下降三提高”的良好态势。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每人每季度接访一次;县(区)委书记、县(区)长每月接访一次,其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天轮流值班接访;市直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每月接访一次,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随来随接。现在,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成为信访工作的常态。
为规范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秩序,今年4月份我市开展交通秩序大整顿活动,取缔了无证客运电动三轮车,并对中心城区家庭困难的客运三轮车车主给予了妥善安置。王铁书记接访的这天上午,已从“非法客运电动三轮车车主”转变为交通协管员的老朱和另外两个伙计,前来上访。他们反映,当初定好的月工资领到手时少了100元,同时要求发放高温补助。在得到王铁的肯定答复后,他们很高兴。几位协管员感慨地说,当了交通协管员才知道交通多么难管,政府当初取缔电动三轮车营运真英明!政府收购了他们的车,还给找工作,他们非常感谢。“我们开三轮车的当协管员也有好处,大小路我们都知道,路人问路,我们讲得是再清楚不过了!”老朱为有“用武之地”而感到自豪。
2009年10月4日,市长郭瑞民接到一封求助信,信是一位在光山二高读高三的19岁学生陈汉良写的。他在信中写道,敬爱的郭叔叔,我现在实在没办法了,我濒临辍学的边缘。上高中的费用对我来说实在太贵了,我想通过求学这条路谋得一个理想天地,从而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这样辍学我实在不甘心。希望郭叔叔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看看这封信,更希望您能帮助我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郭瑞民市长了解到这个农村孩子父母双双患病,不仅失去劳动能力还花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微薄积蓄,现在只能靠举债度日。他在孩子的来信上批示:“如情况属实,要按政策给予救济,决不能让孩子辍学。”按照郭瑞民市长的批示,光山县政府立即进行调查,并对该生的学费进行了减免。据市信访局工作人员介绍,如今,这位求助的学生已经考上大学走进了大学校门。
王铁书记常说,通过办理信访案件,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工作思路,看出他对人民群众的情感。“情”字左边是“心”,右边是“青”。在古文中,“青”字通“清”字,心不清澈,心有杂念,对老百姓就不会有真情。“大部分群众反映的事虽小,但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事,火烧眉毛的事。把这些事抓好,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每一个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铁书记说,郑板桥在一首诗里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枝一叶看似“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关系着我们对老百姓的情感,关系着我们共产党人的信念。天天都去干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主要还是小事。领导干部要善谋大事,乐办小事,多办实事,常办好事。我们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要坚守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就要把群众密密麻麻的来信、反复诉说的言语、愁云密布的眼神、恼羞成怒的表达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抓在手里,通过批办交办,通过亲自过问,通过督办告果,把人民群众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办理好,把人民群众的诉求一桩桩、一件件解决好。这样一来,社会就稳定了,就和谐了。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办好事、谋利益,这应当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