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早餐车前显得有些冷清。本报记者 郝 光 摄 |
□本报记者 杨 柳
我市推出的“放心早餐”工程作为市政府为老百姓实施的一项惠民举措,无疑为市民吃上安全、卫生、营养、方便的早餐提供了新的选择。市民认为,它事关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对它寄予了很高的希望。然而,这项工程实施5个月以来,“放心早餐”的生意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红火,和普通早餐摊点火爆的生意相比,放心早餐显得有点“叫好不叫座”。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局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状:
“放心早餐”竞争不过普通摊点
8月30日清早7点,行政路东侧,一个不锈钢体手推车式餐车旁,一位穿着制服样服装、戴着口罩的中年妇女正在为顾客烫热干面,餐车车体宣传画以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儿为主,画上,她正捧着一碗热干面美滋滋地吃着。这正是我市“放心早餐”的其中一个摊点。经营者告诉记者:“早上5点半就开始营业了。”
在餐车上,有塑料杯封装好的豆浆、南瓜粥、袋装的热干面以及袋装的调料,还有包子、面包等食物。所有食物都摆放得非常整齐。“我们餐车上每天卖的都是当天的食品,如果卖不完的,公司会收回去统一处理。”这位经营者为记者作着介绍。
据了解,为了解决早餐摊点脏、乱、差的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商务部于2009年年初推出“放心早餐工程”,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建立较为完善的早餐供应网络,以改善市民的早餐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我市“放心早餐示范工程”建设实施后,按照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餐车、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机械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街头人来人往,这位经营者的摊点尽管很醒目,但并未因此引来多少顾客。望着附近几家普通早餐点和在那里就餐的市民,她说:“8点左右的生意最好。来吃早餐的以赶着送孩子上学的年轻家长居多。”
这个“放心早餐”车附近,好几个路边早点摊挤在一起,热干面、小笼包、鸡蛋灌饼、油条、米线、糊辣汤……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摊主们个个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快速地做着早点,一边腾出手来收钱。汤锅的油垢、被油污覆盖失去了本来颜色的餐桌、不带手套做早点又收钱找钱的手……市民大都视而不见。
记者在其他路边早点摊采访时也发现类似情形,路边小摊卫生状况虽然令人堪忧,但是购买、食用早点的市民却是趋之若鹜。尽管一些市民也说,那些摊位的卫生状况的确让人不放心。比如那些一次性塑料杯、纸碗是否达到卫生要求,食品等原料来源是否合格、采购途径是否正规,但人们似乎只图吃得舒服也不管那么多了。
分析:
口味、习惯、地点设置是问题
当记者询问在“路边摊”就餐的市民为何不到干净的“放心早餐”点就餐时,受访的市民普遍认为,“放心早餐”车的早点不太符合信阳市民“现吃现做”的口味,比如说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后再加热的包子口味肯定比普通摊点现蒸现卖的包子要差许多。
在市中医院旁的太平缸胡同里的一家老字号热干面摊点旁,为了等一份热干面排长队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排长队也愿意,为什么呀,因为这里的面好吃。”黄先生几乎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到这里来吃饭。他告诉记者:“‘放心早餐’的食物是非常卫生,可是不大适合信阳人吃早餐的口味。”“袋装的热干面不够湿润,而且面条烫后太粗,吃起来也干巴巴的,不能自己根据自己的口味再去加辣椒、红油等调料。我吃过几次,还是愿意选择这里的‘老字号’。”
市民徐女士告诉记者,她吃过几回“放心早餐”后就不吃了,原因是她喜欢吃油条、米线等早餐,而这些东西在“放心早餐”车上都见不到。她感觉,在信阳市还是吃米线、吃油条喝糊辣汤、吃牛肉方便面汤的市民多。
大部分经营“放心早餐”车的经营者告诉记者,顾客常反映早餐“不够味儿”的问题。记者发现,有的早餐车上,经营者为了增味,加上了自己配的荆芥与葱花。
曾干过两个月早餐车的陈师傅告诉记者,“‘放心早餐’车不能起油锅,炸油条,炸圈馍,生意自然没有普通摊点好。而餐车都没有配桌凳,顾客买完早餐没地方吃,感觉不方便,也是'放心早餐'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
“大街上那么多人边走边吃多不好意思,而且烫好的热干面要是拿到办公室早就坨住不好吃了。信阳人习惯现买现吃,而‘放心早餐’连个凳子都不能提供,这些不便让我们当然还是选择路边普通早点摊。”许多市民这样说道。
位于和美广场旁的一个“放心早餐”经营者庆幸自己有一个好的位置,因为餐车的后面是广场设置的桌椅和遮阳伞,这些都是现成的。来她这里买早餐的市民可以顺便坐在漂亮的公益设施中享受早餐,不用担心日晒雨淋。
而大部分“放心早餐”经营者则没这么幸运。因为不能置放供市民吃饭用的桌椅板凳,所以他们的客源就显得少多了。
有的经营者因经营点离家近,“冒险”在餐车旁放置了一两个小桌子和小凳子。“遇到有执法的,赶紧搬走。”他们说,“我们向早餐公司反映过,他们说正与政府协调解决座位的问题,不知道进展得怎么样了?”
还有市民向记者反映,放心早餐车数量太少设置不太合理,很多摊点不是设置在居民区里,而是设置在马路旁边的人行道上,既影响了交通,也不卫生。
家住107国道旁某居民区的自由职业者李昱告诉记者,“放心早餐”刚问市,他觉得很新鲜,想品尝一下,出了门下了楼在街道上转了好几圈,也没发现“放心早餐”的影儿,后来不死心,骑上自行车,终于在市卫生防疫站的斜对面找到一家,兴高采烈地跑过去,被经营者告之:“卖完了。”李昱说那时才8点半,原来,摊主怕卖不完,没敢多进货。李昱说:“吃早餐图的就是方便和安全,费劲找‘放心早餐’吃还怪难的,我是不会再为吃顿早餐跑那么远了。居民小区内这么多居民,为啥不考虑多在居民区内设点呢?白白的大好客源就这样流失了?”
记者手记: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放心早餐”给市民提供了卫生安全方便快捷的早餐服务。市民的关注度也在与日俱增。如何促进它在信阳的良性发展,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记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研究好市民的需求,在食品样式和口味上多做文章,在提供必备设施和场地上多做文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放心早餐”工程办成真正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