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成兆本 常 征

“参加合作社不到1年,我就拿到了5000多元的分红,以前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元……”日前,商城县上石桥镇旭光村农民陈兴东,高兴地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9月,陈兴东以11亩土地入股耀艺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并签订了流转合同。他不仅顺利获得了租金,还按合同分享到了利润。在旭光村,和陈兴东一样加入“耀艺”而增收的农民有300多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据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王贵军去年发起成立的“耀艺”,注册资金215万元,现有社员58人,目前,已流转土地2500亩,承包林地水面500余亩。

日前,记者走进旭光村,一个集粮油种植、畜牧水产、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扑入我们的眼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眼前的景象令记者振奋。

振奋之一:土地流转成效显

试验区建设大幕拉开以来,“耀艺”创新机制,采用先付钱、后租地的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他们用GPS测绘仪器丈量每块田地,确认流转农户的土地面积,完善流转合同,足额兑现流转资金,大大提升了诚信度。旭光村80%的土地都得到有效流转,农民入社率在60%以上。

去年以来,对流转土地的土质、地况等调查摸底后,“耀艺”投资50万元,修建3条机耕路,2个电灌站,建成“双低”油菜丰产方300亩,播种优质小麦1800亩;投资70万元,建成300亩机械化水稻育秧基地,修建了水利设施,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春季种植的2000亩水稻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降低了劳动成本;投资40万元,承包水面400多亩,全面清淤,重修塘埂,栽植垂柳、紫薇等,美化了环境,放养了10多万尾鲫鱼、草鱼、鲢鱼鱼苗;投资14万元,承包93亩竹园,栽植桂花、百日红、水杉、杨树、垂柳等5000余棵,发展苗木花卉产业。

振奋之二:合作共赢谋发展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赢发展”的指导思想,“耀艺”加强与各涉农部门的交流合作,软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协调,按照“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的原则,建立了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采用标准化生产工艺,打造商城县第一个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与商城高科农机农艺合作社对接,加快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此外,为解决土地流转后富余劳动力问题,“耀艺”一方面组织劳务输出,与信阳荣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图锦针织厂等企业联系,成功输出劳动力120余人;另一方面就地消化吸收有技术、有经验的农民,培训农艺人员20余人。

据悉,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累计投资200余万元,群众年增收可达2000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振奋之三:基层组织强根基

为给合作社领好路,把好关,上石桥镇党委在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团员青年的突击队作用,不断引导合作社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运行的方向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合作社党支部里的人,个个都有一手,要么是种粮大户,要么是营销人才,要么是技术能手。有了他们,我们一不愁技术,二不愁销路,三不愁价格,只管跟着挣钱了!”旭光村村民李延宏这样评价合作社党支部。该镇党委书记李向阳说,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带领下,社员们建起了占地15亩的华英鸭标准化养殖小区,可年出栏成品樱桃谷鸭13万余只,创效益10万余元。仅今春一季小麦,合作社就创造利润40万元,带动200户农民平均增收400余元,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