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卢展工向与会来宾推销信阳红茶。河南商报记者 田仲煜 摄 |
□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句话,帮信阳毛尖添了一个孪生兄弟——“信阳红”。
以后,提到中国茶都信阳,人们会同时想起它的两张名片:信阳毛尖、信阳红。
荐茶
大家喝的是“信阳红”
8月31日,在第十六届全国省区市党报总编辑新闻出版工作研讨会上,与会者面前都泡有一杯红茶。
会后,省委书记卢展工告诉与会者,大家喝的是“信阳红”。
“信阳不是产绿茶吗,什么时候开始产红茶了?”不少与会者满脸疑惑。
他们不知道,从今年开始,信阳茶叶在信阳毛尖之外,又添一成员“信阳红”。
而“信阳红”,从孕育到以这个名字面世,都与卢展工有着莫大的渊源。
2009年12月27日,卢展工到信阳视察时,指出信阳要加大夏秋茶采摘力度,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开发信阳红茶加工。
今年春节刚过,一群操闽南口音的福建人来到信阳,开始尝试开发红茶。
3个月后,卢展工和中国茶叶协会主席刘枫到信阳视察,来自浉河区白云村红茶研发基地的红茶端到他们面前。观色,细品,结论一致:此茶可与武夷山红茶银骏眉媲美!
高兴之余,卢展工给“新生命”起了个厚重而鲜亮的名字:信阳红。
育茶
信阳不适产红茶?
“魔咒”已被破解
对于盛产绿茶的信阳来说,生产红茶首先经历了一场观念的嬗变。
信阳陆羽国际茶城总经理欧阳道坤说,对于生产红茶的尝试,这些年在不断进行,但都因口感不好以失败告终。
“教科书上说,信阳的地理环境,不适合生产红茶。”信阳市政府茶叶生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夏国宗说,这仿佛是个魔咒,禁锢了大家创新的脚步。
卢展工提出尝试开发信阳红茶,使得大家禁锢的思想再次破茧而出。
为开发红茶,信阳市委书记王铁专程到福建考察学习,召开专题会议,就信阳红茶研发生产进行研究、动员和部署。今年5月,信阳红茶的开发生产全面展开。
“‘信阳红’,每斤一两千元,最便宜的也五六百元。”夏国宗说。经过改良,创新生产的“信阳红”口感好,销量也不错。
目前,信阳浉河区、商城县等7个县区已有15家企业生产红茶,到今年年底,预计产量可达100万公斤。光山县浙商合作新建的“CTC颗粒红茶”加工项目即将投产,可年产红茶3万吨,产品100%出口。
展望
5年后,“信阳红”产值预计达20亿元
开发“信阳红”,对茶农来说,每亩茶地每年将增收2000元。
谷雨过后茶叶会比较苦。按照传统,只能生产炒青茶、蒸青茶、烘青茶,每斤只能买三五十元,很耽误工夫,夏茶和秋茶基本上都浪费了。
“生产红茶,正好变废为宝。”罗山县周党镇党委书记包盛树算了笔账:按每亩茶山采青茶160公斤,每公斤13元计算,每亩茶山至少要增收2000元。加上谷雨前的,每亩茶山收入达5000元。
据介绍,信阳市茶园总面积已达150万亩,目前春茶(5月10日前)全部生产信阳毛尖和地方名优茶,夏秋季(9月10日前)生产普通绿茶(炒青、烘青、蒸青等)和少量中低档信阳毛尖。
夏国宗说,夏秋季按每亩茶树鲜叶生长量600市斤~700市斤计算,夏秋季鲜叶利用率不到30%,即每亩有400斤~500斤鲜叶没利用,如果生产红茶或其他茶类,每亩可再增加100斤干茶,全市可增产近5万吨。
对于“信阳红”的前景,信阳市也进行了展望。
(下转第二版)
卢展工向八方客推销信阳红茶
(上接第一版)
“十二五”期间,以“信阳红”的开发生产为引领,掀起夏秋茶、中低档茶叶生产的新高潮,全市茶叶产量、产值和茶农人均种茶收益实现“三个翻一番”,即到2015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70亿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5000元。其中红茶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
期盼
信阳市委书记:“信阳红”要红遍全中国
然而,在信阳陆羽国际茶城总经理欧阳道坤看来,“信阳红”要想和信阳毛尖一样,在茶叶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凡是知名茶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欧阳道坤说,信阳产茶的历史至少有2300年,信阳毛尖的正式得名是在1913年。1915年,诞生才两年的信阳毛尖远渡重洋,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博会前身)参展,一举夺得食品类最高金奖,由此一夜成名。
祁红、滇红、川红,曾被称为我国三大功夫红茶,也都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新生品种,‘信阳红’凭什么争夺市场?”欧阳道坤认为,“信阳红”必须有与众不同的品质。
“光咱自己说好没用,我们要请专家给个说法!”夏国宗说,9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信阳举办“信阳红”品质鉴定会,到时将有全国的知名品茶专家给“信阳红”一个准确的定位。
目前,“信阳红”商标已成功注册。对“信阳红”,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很有信心。王铁说,今年10月份,将举行大型推介活动,“信阳红”风暴将率先在北京、郑州掀起。明年,还要刮到上海、广州、成都、武汉。
茶都信阳:一红一绿会相得益彰
“作为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内在品质要超过龙井等品牌,但名气上却落在其他品牌之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李学昌说,信阳毛尖的知名度与其内在质量不成正比,是名茶但不是名牌。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如果政府再转移注意力,推广“信阳红”,会不会影响到信阳毛尖的发展?
对此,夏国宗认为,信阳毛尖是绿茶,“信阳红”是红茶,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群体,推介“信阳红”不会对信阳毛尖带来不利影响,“一红一绿”甚至可以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为推广“信阳红”,信阳已要求金融和财政部门进行资金倾斜,并聘请专家对茶农、企业进行培训。
与此同时,信阳市也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对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牌产品的红茶生产企业,给予奖励。
对未来,王铁信心满怀:“信阳红茶的品牌打响了,信阳的茶产业就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链接
利用夏秋茶
“绿”改“红”有先例
近几年来,随着“红茶热”悄然兴起,国内不少省市出现了“绿改红”现象。
在传统的绿茶产区,如云南、安徽、湖南等省出现了“绿改红”尝试,运用夏秋茶资源生产红茶。如安徽祁门县加大了“祁红”的生产力度,2009年山东省日照市开发生产出了“日照红”。
红茶即发酵茶,分红条茶和红碎茶两种,红碎茶主要产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红条茶即功夫红茶,主要在中国生产,如祁红、滇红、川红、宁红等。
红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如消炎杀菌、解毒、提神消疲、利尿、生津清热等,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极佳的运动饮料。
此外,红茶还具有防龋、健胃养胃、助消化、促食欲、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抗辐射、防治心梗等功效,抗衰老效果强于大蒜头、西蓝花和胡萝卜等。
红茶是非常适合加味的,加奶、加糖、加冰、加果汁均可改变其口感风味,加味红茶是国外红茶的主流。而绿茶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