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富
距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成立还不到一个月,潢川县老城爱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就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挂牌,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亲自为合作社揭牌。自成立以来,该合作社已发放贷款3400多万元,为本村村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该村利用资金互助合作社,筹资39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护城河堤、垃圾站和公厕,美化了周边环境。爱国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康居示范村。而这,只是我市抓好基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的关键在农村,发展的关键也在农村,而农村的关键在于夯实发展基础。一年来,我市通过抓好基层打基础,改出了农村的新面貌,焕发了农村的新活力。
示范带动强化了农村的组织创新。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去年,我市确定了38个市级示范村,每个示范村都确定1名市级领导当“村长”,并明确1个至2个市直部门包村;确定县级示范村353个,每个村有1名县级领导干部当“村长”,并安排县直部门包村;每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创办1个乡级示范村,共创办乡级示范村453个。全市共创办三级示范村726个。各级“村长”扑下身子,积极帮助所包村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努力把示范村建成农村改革试验的典范村,使这些示范村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区采取集中升格一批、联建一批、新建一批、整顿一批的方法,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浉河区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升格村党支部为党总支、强村弱村联建党总支、依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跨村的合作社(协会)党支部、在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上建党支部等多种途径,先后成立村级党总支9个,新建合作社(协会)党支部23个,初步建立起以村党总支(支部)为主体,合作社党支部为骨干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平桥区将在农村改革试验中表现突出的洋河镇陆庙村党总支书记提拔为核心区党工委副书记;罗山县逐步将74个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分类建立党支部;固始县深化在外出务工地建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工作,建立了网上党支部。目前,全市共有26名村党支部书记被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11名村干部考上公务员。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市3034个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了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置、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补偿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1万多个。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