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8月27日电(记者 李亚楠)根据“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步规划,到2015年,河南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成为新的主导产业。除富士康产业园外,河南还将建设更多的电子信息产业园。

在26日于郑州举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介绍,“十二五”期间,河南将引进龙头电子信息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布局建设富士康产业园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信息家电、应用电子、半导体照明、新型网络通信设备、软件服务外包等,把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全省新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在多晶硅、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电池材料、信息安全等领域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形成了洛阳中硅、中光学集团、凯瑞数码、天空能源等一批骨干企业。

据介绍,河南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既有劣势也有优势。不利的一面是河南省知识力量不够雄厚,技术资源薄弱,发展研发性产品总体不占优势;受区位条件限制,出口便利条件上存在劣势。但电子信息产业在制造环节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河南省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针对这些优劣势,河南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电子信息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优先列入省市重点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名录;加强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与中央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央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准入、财税、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园区或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及物流配送,以弥补地理位置上的不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