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 文

长期以来,文艺作品在艺术理念上强调以阶级背景统领剧情,人物表现上强调善、恶两个极端,突出塑造纯粹高大的正面形象,漫画化简单化地刻画反面人物。这样的作品所塑造的正面形象,崇高则崇高,鲜明则鲜明,但未免过于唯美和神化,如同空中楼阁、鹤立鸡群;剧情设计上由于人为地抽去了中间人物的活动空间,缺乏一个中间地带,因而难免情节单调、容量单薄。

近日央视热播的新编红色经典电视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则把剧情置于特定时代广泛的社会背景之中,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让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而各色人物又要面对纷繁的社会舞台和种种角色关系,各自有所作为。因此,作品容量就显得更为宏阔,矛盾更为突出,情节更为跌宕,人物形象也更为多样化,更为丰满、生动。

首先是正面形象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社会关系而展开,他是所处的那种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人物,因而必须承受和了断他所面对的那个世界的是非、恩仇,由此而勾画自己的命运轨迹,显现自己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品质;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并非一味崇高、一味不食人间烟火。譬如江姐,她不仅仅具有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坚定与忠诚,同时也具有夫妻情、母子爱,因而其形象也就更加丰满,更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他们也有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清醒也有迷茫,有成熟也有幼稚,甚至也有失败、遗憾,而最终走向成功、走向崇高。

其次是反面形象之“恶”也有他自身的演绎逻辑,他们的罪恶灵魂也同样有一条他们自己认定和遵循的运行轨迹,其嘴脸也同样有血有肉、鲜活生动,并非作家肆意涂鸦的人物脸谱。《洪》剧中王金彪关于“革命为自己”、“革命就是搏命”的一段对白,最能为他背叛革命作出“合理”性解释。

其三是对中间人物着墨较多,拓展了以往文艺作品描写中比较薄弱的中间地带,这是其最大的特点,可视为两部红剧最为突出的贡献。《洪湖赤卫队》中叛徒王金彪既有不凡的身手,又有服众的事功,而骨子里的唯利是图却使他一次次危害革命,最终与战友分道扬镳,成为可耻的叛徒。《江姐》中三个叛徒却各不相同:刘合廷私欲熏心,贪生怕死,出卖同志,甘为走狗;王秉仁争名逐利,偏激猜忌,凶残使狠,设计杀害江姐的丈夫和许多昔日的同志,却一直背负着赎罪的灵魂枷锁迟迟未敢对江姐下手;杜孝文则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时动摇,继而反悔,带着终生遗恨甘愿走进敌人的监狱,回到革命阵营,临终高呼“共产党万岁”走完自己充满曲折的悲剧人生。其中,王金彪由中间人物走向反面人物,杜孝文则由正面到反面、又由反面人物转变为中间人物,这种复杂变化从现实生活方面来看毫无疑问地反映了真实的世相,从文艺表现上来看则突破了好人坏人水火不容、泾渭分明的简单化模式,拓展了文艺作品的中间地带,为文艺作品更为广泛地表现社会生活,更真实、更有特色地塑造人物类型提供了借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物是《洪》、《江》两剧为我们的文艺宝库增添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