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军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司法行政工作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新一届党组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推进我市司法行政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源泉,积极研究探索社会管理工作的规律,找准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定位,在所有司法行政业务中开展创新工作,抓亮点,求突破,争一流,不断开创我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创新法律服务管理,提高服务大局能力。一是创新律师管理工作。市司法局针对律师管理实行了“两结合”管理模式,在律师队伍中开展了“警示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办理“三类案件”的通知》,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并把律师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作为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承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开展了以残疾人权益保障为主题的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为残疾人代写法律文书129份,减免费用2万余元。二是创新公证管理工作。市司法局制定了公证机构制止不正当竞争管理办法,实行公证质量互查制度,积极服务困难群众,办理公证11000件,其中为经济困难当事人提供公证法律援助900件,减免费用27.5万元。三是创新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市司法局成立了司法鉴定协会,全面开展了司法鉴定案件质量评查活动,建立了行业内部监督机制,受理司法鉴定759件,其中办理农民工、残疾人、下岗职工减免114件,减免费用2.3万元。四是创新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工作。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中,市司法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全面开展行风建设活动,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办案1800件,参与乡镇党委、政府信访接待500多次。
创新监狱劳教管理,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市司法局牢固树立安全稳定“首位意识”和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首要标准”,积极探索、创新对监狱、劳教工作的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达到了无逃跑、无非正常死亡、无狱所内发案、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传染性疾病流行和食物中毒、无袭警事件“六无”目标,并制定市监狱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力争尽快达到“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要求。
创新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市司法局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在切实把握思想对接、人员对接、法律文书对接、帮扶措施对接四个环节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工作,特别是做好“危安犯”、“危顽犯”和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的接送、帮教工作,全市已接收刑释解教人员649人,全部建档列入帮教计划。同时,市司法局积极牵头,建立健全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方案,已在固始县、浉河区设立了试点,正式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争取年内在全市全面推行。
创新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维护稳定能力。市司法局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乡镇司法所建设的五个方面要求,做到“六有”,即有一幅标牌徽章、有一名副科级干部、有一支专门队伍、有一套规章制度、有一处办公场所、有一个业务阵地,切实推进乡镇司法所建设,积极为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创新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制定了学习、考勤、奖惩等一系列机关规章制度,在机关营造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机关同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抓机关带系统,发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示范效应,在全系统营造积极向上、争当先进的环境,促进了司法行政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