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剑
平日和一些客户沟通中,发现他们心中的“心理账户”根深蒂固。客户经常跟我讲:“我买这只基金两年了,但是还赔着,如果现在转换到另外的基金里,心理不舒服,还不如我等这只基金回本了,再转换?”还有的客户说:“现在这只基金才几毛钱,转换到几块钱的基金,如果跌下来,感觉会亏得更多。”
是否继续持有或者转换一只基金,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它现在是赚是赔,也不是它现在几毛钱、几块钱,而是应该了解以下几点。
第一,合同中对该基金的股票仓位的规定。比如,规定股票占比的下限及上限。一般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最低是60%,如果在市场走熊的时候,这类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有可能不如仓位下限比例更低的混合型基金。市场走牛的时候,则相反。
第二,合同中是否对该基金有特殊的规定。例如,这只基金是否只能投资一个或者几个行业;这只基金是固定投资大盘,还是小盘。比如,嘉实服务基金,基金投资于服务业股票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股票资产的80%。嘉实稳健和嘉实增长就是分别以大盘股和小盘股为投资标的的基金。因此,不同的市场行情会因为行业或大小盘风格不同对特定基金的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这只基金的以往业绩如何。虽然以往业绩的好坏,不能代表它以后的趋势,但是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只基金大幅跑输市场,就值得投资者予以重点关注。有的基金经理最擅长在某一市场环境上做投资,比如,牛市、熊市、震荡市,了解他的过往经历,也会帮助我们决定是否转换或者持有该基金。
第四,关注季报中的核心内容。买基金的时候,就算我们没有充分了解它的合同和招募说明书,在持有它的时候,我们可以定期关注每个季度会披露的季报。在季报中,除了关注截止上个季度最后一日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仓位,更应该关注的是基金经理对本季度市场和操作上的回顾,以及对下季度的展望。如果这个基金经理很多次的展望都与对市场的走势大相径庭,我们就要对此保持警惕了。
综上所述,在决定对一只基金是持有、转换还是赎回的时候,不要因为“心理账户”的存在而过于关注现有得失,而是需要一关注基金合同,二关注基金经理及业绩。通过对这些情况的梳理,想必您会对自己所持有的基金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