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记者 胡巨成
本 报 记 者 周海燕
8月16日,信阳市鸡公山·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项目工程在鸡公山隆重开工。然而,在开工现场,既没有绽放的礼花,也没有喧天的鼓乐。
这一天,是信阳市委书记王铁第6次来此现场办公,市委书记的到来,成为这一重大事件的最“具体”的庆祝方式。一字排开的几十台机械面前,置身宏大的施工现场,面对着来参加仪式的群众,王铁问身边村民徐大民:“鸡公山搞动漫,你们欢迎吗?”徐大民激动地说:“动漫产业园建在我们这儿,是大家的福分。还有,投资者为我们建新村,解决‘六保’,我们举双手欢迎。”
时下,现场办公议事,在信阳政坛蔚然成风。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带着职能部门负责人,到田间地头、进企业车间、入街道社区,哪里有难题,现场办公会就开到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对策,明确责任单位与人员,并规定解决时限。在信阳,如此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体现了落实省委“四个重在”和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
抓项目,重在体现改革试验
实践证明,正确的决策一旦化为人民的共识,就会焕发出蓬勃的力量。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三具两基一抓手”,体现了求是的工作理念、求真的工作态度、求效的工作方法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抓具体、抓基础、抓落实、抓成效。省委、省政府“圈定”信阳市实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就是佐证之一。
按照改革方案要求,信阳市推进土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加快金融创新,让死钱变活钱;实施新农保,让农民领上“退休钱”;建好标准村卫生室,让农民看病在门前;推进城乡一体,让村庄变乐园;创新文化引领,让软实力化为生产力;激情唱响改革大戏,让各路英贤当演员。采取农业产业化带动、合作化拉动、机械化推动、惠农化促动“四个轮子”一起转,全市已创办土地合作社240家、土地流转中心197个;耕地流转达到37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3%,涌现出不少千亩、万亩种田“大地主”。商城县养殖户杨继业自豪地说:“没想到在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村庄就要变成乐园了。”
实施“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可谓佐证之二。“农民致富不用愁,养鸭一年能盖楼。”这副对联,是信阳市“华英农业”富民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利民、惠民、富民一系列政策的褒奖。记者在罗山县东铺乡采访时,文田养殖小区的主人张文田告诉记者:“‘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就是好!”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鸭舍,政府每平方米补助20元,总计10万元;建机井每米补助100元,80米补8000元;建沼气池,政府又补助1万元,再加上县委又奖励了我3万元。粗略算算,就这几项,政府就帮我节约了15万元。” 张文田高兴地说:“我能有今天,全靠党和政府的支持,是‘华英农业’富民计划让我搭上了政府的致富快车!”
市委书记王铁告诉记者,实施“华英农业”富民计划项目,既富一方百姓,又壮大了华英集团实力。光山县一户养殖户,一家4口人,建2个养殖小区,年出栏20万只,就可实现20多万元的收入。如果,我们今年能建成500个小区,按一个小区30万元收入计算,年销售收入就是150亿元,这就是一个大型企业的一年的总收入。市委、市政府实施“华英农业”富民计划不仅可以富民,且经过2年的努力就可以使华英集团年销售收入由年38亿元提升到超百亿元。
抓具体,重在体现惠民利民
“善谋大事,乐为小事,常办实事,多做好事。”这是王铁的口头禅。今天,无论是漫步信阳街头,还是徜徉浉河大道,你都会亲身感受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