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奔涌着时代的浪潮。

滔滔潢河水,流淌着火热的激情。

位于大别山怀抱、淮水之源的新县,36万老区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火热的激情投身改革,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大潮中,勇立潮头唱大风,高扬风帆谱新篇。老区大地,水生潮起千帆竞,东风劲吹满园春。

改革正当其时

时代呼唤发展,改革顺应民心。建设综合试验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是时代必然要求,人民福祉所在。

2009年4月22日,一个必将载入信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确定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区大地春潮涌动,一片欢腾。

市委书记王铁振奋地说:“创办试验区,是必由之路、必选之策、必是之举、必担之责,是信阳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八篇文章”、“六大突破”, 信阳农村改革的旗帜高扬,大幕拉开。

战争年代,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的新县,红色历史厚重,革命遗址遗迹众多,是全省8个文化改革试验区之一,市委书记王铁为新县提出了“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的命题,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将军精神,新县文化改革大有可为;新县是边区、山区,1612平方公里土地,80%是山场,实施林权改革,盘活林业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是意深旨远。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昔日革命老区、红色首府,如何再次勇立潮头,独领风骚?

“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农民增产增收,是群众愿望所在。只有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才无愧于这片红色的土地!”在试验区建设动员会上,县委书记詹玉锋的话掷地有声。

资源得天独厚,机遇千载难逢。新县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立足实际,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干践行,不断掀开试验区建设新篇章。

创新激发活力

突破是关键,创新添动力。在试验区建设中,新县勇立潮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秉承光荣传统,锐意进取,勇闯新路,老区发展活力无限。

改革吹皱一池春水,创新带来春色满园。新时期,新县人民发扬革命先辈敢打敢拼、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开放实干勇争先”的精神,围绕“八篇文章”,在体制机制方面寻求突破,勇于创新,试验区建设亮点频现。

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制定《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用于当地贷款奖惩办法》,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积极性,引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组建商业银行,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成立新型金融组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规范管理。农村商业银行、九龙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不断涌现,新县农村融资渠道源头水活。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农村房屋、水面经营权等农村“五权”流转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抓手,分别出台了《新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方案》、《新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新县林权贷款抵押管理办法(试行)》等,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以承包、拍卖、合作、租赁和入股等方式流转耕地和集体林权。优惠政策引得1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投身农村,包山场,建大棚,搞养殖……“能人经济”风生水起。

创新社会保障机制。按照“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变、一个不能差”的要求,财政补一点、乡(镇)配一点、村医筹一点方法,建设村卫生室169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顺利扩面;出台《新县村级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全面启动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扎实开展“1+1”扶贫济困助学活动,农村低保覆盖面由原来占农业人口的3.3%扩大到4.5%;新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6所,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0.31%;成立了全市唯一的县级慈善总会——新县慈善总会,发放救助款物500余万元,爱的阳光普照红城。

创新服务举措。率先在全市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采取“一门受理,一厅办公,一口收费,一次办结”的方法,20多个公开办事大厅遍布城乡,方便了群众;高标准建设县、乡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开通“新县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网”,实现城乡联网、网络咨询、中心交易,新县做法被省、市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成立“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工作指挥部和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委员会,统筹全县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成立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负责将军山、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注资9000万元,整合成立新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出台《新县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县广电局、县文化局顺利合并,电影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服务站平稳移交,县电视台实现“节目栏目化、栏目时段化”;重组新县歌舞团,施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

创新组织建设。实行三级联动,全县4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161名乡科级干部、124个县直单位与205个村(居委会)结对联点;出台《关于在全县村级组织推广“4+2”工作法的意见》,运用“4+2”工作法解决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集体土地租赁、林权转让等重大事项;建立外出农民工工会联合会36个,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连新县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得到胡锦涛、王兆国等领导批示,并作为双向维权的成功模式在各地推广;建立北京、大连等26个驻外党支部,90%以上流动党员纳入了驻外党组织管理。驻北京党总支流动党员张厚东获“全国模范军转干部”殊荣,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

创新激发活力,改革推动发展。新县先试先行,农村改革创新如火如荼,试验区建设阔步前行。

特色彰显魅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新县抢抓“两区”建设机遇,发挥资源优势,高举“红”旗,大唱“山”戏,老区大地,桃李争妍,特色彰显。

“任何一个地方要实现大发展都必须要有个性的东西、有灵魂的东西!新县有青山、绿水、红城,红色文化优势明显,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是新县最大的优势、最佳选择。”市委书记王铁的话独到精辟,为新县点明了发展方向。

围绕“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理念,新县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高擎“红”旗,走出了一条发展文化旅游的特色之路。

2008年12月,新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八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文化改革发展进入诗意春天。打造“鄂豫皖红色圣地·大别山休憩家园”,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强县,新县文化产业形象定位高瞻远瞩,文化发展亮点纷呈。

出台《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引来浙江凯旋、珠海运泰利、河南新长城等8家外地客商,2.5亿元县外资金投入文化项目;整合鄂豫皖分局旧址、首府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首府景区资源,成功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建成鄂豫皖将帅馆、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大别山将军书画艺术馆、大别山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将军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将军文化在这里传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歌采风基地”落户新县,《打补丁》、《偷花》等16首不同风格的原生态民歌通过该台的“中国之声”、“音乐之声”、“经济之声”、“华夏之声”(海外台)频道同步传遍世界;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也录制、播出了新县民歌专辑,乡土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公开选拔录用文化人才9人,重组后的新县歌舞团,年均演出100多场,收入56万余元;精心打造的“将军之声”大戏,在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上唱响井冈山,成为新县特色文化品牌。

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经典与特色相得益彰。新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做法,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去年全市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现场观摩会在新县召开,新县获“文化引领”一等奖。

新县围绕“八篇文章”,念好“山”字经,既全面推进,又凸显特色。在今年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新县是全省两个典型发言县之一。

新县是典型的“林业县”,按照“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强化服务,依法管理”的原则,新县着眼山场资源,力推林权改革,在全省率先开通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网站,流转林地耕地72万亩,盘活林权资产近50亿元,“人往山上走,钱往山上投”,民营资本投资山场炙手可热:“人在床上躺,钱在树上长”,成为林农生活的生动写照。

沙窝镇朴店村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张贞意,以买断40年的方式,投入400万元在家乡承包了6500亩山场,植树120万株,发展经济林。

民营企业家王升华,投资1300万元,建成大别山植物博览园,集农家饭店、景区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新县旅游特色景点,像他们这样的造林大户,新县有500余户。

“大学生农民”、“老板农民”、“干部农民”,各类人才各尽所能,竞显风流。良好的政策环境还引来了“洋农民”,日本农场主立松国彦远渡重洋,扎根新县,租田包地,种水稻,搞大棚蔬菜,发展生态农业,还创办了全国首家外资合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其引荐,日商稻叶优慈专程到新县考察农产品资源市场和投资环境,准备在新县开办日本料理店。

新县之特,还特在金融创新。新县农村商业银行成为河南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九龙小额贷款公司是全省第6家、全市第2家小额贷款公司之一,县政府成立金保有限公司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农村发展“近水楼台先得月”。

特色是优势,更是品牌。特色之路,让新县魅力彰显;特色之路,使新县实力倍增。

实干成就发展

统筹发展,实干为先。在建设综合试验区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战役中,新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开拓,踏实苦干,试验区建设高潮迭起。

话说千遍,不如真抓实干。勇立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个广阔的舞台,新县干群继续发扬逢先必争、逢一必夺的拼搏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抒写出了一段段精彩篇章。

建好试验区,转变思想是关键。新县县、乡领导主动走出去,先后到湖北仙桃,四川双流、邛崃,江西婺源等地考察学习、取经求典,寻求促进“两区”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积极“请进来”,邀请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等多名专家、学者帮助开阔思路,出谋划策;定期召开常委会、四大班子领导联席会、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共商试验区建设发展大计;县处级干部还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撰写调研报告50余篇,试验区建设理论支撑强劲有力。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战役,也是一场心有灵犀的合奏。新县上下统筹兼顾,携手前行,各级联动,共谋发展,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热潮。

县农改办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制订规划,综合协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县文化改革办公室精益求精,对新县文化改革意见几易其稿,用高起点规划指导高标准建设。

县财政局、县发改委积极跑部进京,多联络,勤汇报,为新县改革发展争取了大批项目和资金。

县住建局坚持城乡统筹,在完成205个村(居委会)的村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民集中迁居试点工作,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8.9%,新县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危房改造工程试点县。

县农业局帮扶创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29个,培育发展安太山野菜公司等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年创利税4500万元,带动5.49万个农户发家致富;培育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建立10个固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新县顺利通过农业部、省农业厅组织的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考核,被农业部确定为农技推广示范县。

县林业局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明晰确定14.8万宗、101.4万亩自留山和责任山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完成0.3万宗、63.7万亩集体经营林地改革任务,发放林权证7.8万本;培育500亩以上大户106户,1000亩以上大户78户,5000亩以上大户33户,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

县交通局结合交通工作实际,制订了新县交通运输局服务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完成723公里的农村公路路肩养护任务,整修75公里县乡、村镇公路,完成危桥改造项目3个,试验区之“路”畅通无阻。

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注定是一场伟大的战役,浩荡而激烈。在新县,人人争当排头兵,个个争做开拓者。

县人大农工委主任曹绍忠,组织出国务工返乡农民刘辉等人,投资260万元,注册成立了新县福山源茶产业合作社,流转林地1600亩、茶园4000亩,发展入社农户148户,吸纳农民工230人,立体循环、新型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凸现深山。

陈店乡外出成功人士张昌云回村创办了梅花店农业生态园,以淡水养殖、无公害茶叶和园林花卉为产业支撑,集中流转土地2000余亩,打造了“听松涛鹭鸣,观水村山郭,享田园牧歌”的原生态农耕文化乡村游品牌。

八里畈镇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李学成联合丰源、新民等8家民营企业成功组建了八里畈镇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茶山2000多亩,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发展社员130户,带动非成员农户2200户,入社群众户均享受返还盈余资金2823元,架起了企业与茶农合作的桥梁。

众人划桨快行船。新县共有400多名各类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回归人员参与到试验区建设,引回项目30多个、资金5.2亿元,形成了政府、干群、社会齐参与,齐心协力建设试验区的良好氛围,广大农村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河南省文化改革试验区两块金字招牌的光芒照耀下,新县干群各司其职,群策群力,让农村改革试验区这场大戏唱得荡气回肠、演得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