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力
一切在追求速度中加快。譬如读书,人们在大量地捕捉信息、了解知识,都不愿意在长篇大论中消磨时光。那么一些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就为众多人喜爱和乐道了。几十年的生活阅历,我也身有同感,愿把业余时间都倾注在“千字文”中。
常临“千字文”。书法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它集国学与艺术之大成,把诗词歌赋静止的语言,通过书法艺术动态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汉字文化圈的人不说,就是不懂汉字的西方人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书法艺术那“无声的音乐、静止的舞蹈”的生动气息。《千字文》是南朝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帝之命,从书圣王羲之经典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撰成四言诗的,一千个字都不重复,是一篇非常精简的“中国文化纲领要点”,是当时文武大臣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多年来,我每日鸡鸣即起,操笔临摹,在古人“千字文”里的一撇一捺中,送走了三九寒冬的晨雾,迎来了三伏盛夏的曙光。我从王羲之的典雅、柳公权的遒劲、颜真卿的厚重、怀素的狂放、米芾的飘逸、苏轼的险峻……真草隶篆诸书法大家中汲取养分,形成了自己现在的书法面目。
闲品“千字文”。读好书,品短文,是我闲时看书的标准和精神寄托。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古今中外名著虽偶尔涉猎,但一般我把工作、应酬之外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的“读书三余”主要用在读报纸副刊、文学杂志的“千字文”上。即用较短的时间,吸纳更多的文化知识。文化是一些重要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阅读千字左右的文章,既能适应当今快餐式工作、生活方式,又能把深度阅读与广泛阅读紧密结合,提高自己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偶撰“千字文”。读书的目的就是增加文学素养,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修养是书法的基础,大凡流芳千古的书法大师,都是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骚人墨客。日常我在书写、品鉴“千字文”中,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加上有生活学习方面的感悟,就有不吐不快的冲动和欲望产生。于是乎,晚上坐在灯下,泡上一杯浓浓的信阳毛尖,茶香入脾,墨香入心,笔尖沙沙地在方格纸上如春蚕吐丝般流动起来。我是一个心直口快、言语简洁的的人,书写的文章也是言简意赅,不是以写了多少字为前提,而是以说明了什么为主旨。看别人的文章也以千字左右为主,如果长了就有审美疲劳。所以,自己写的文章也以千字为限,长了一是写不出来,二是自认为能够把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了就好。因此,我钟情“千字文”。这篇拙作也只“编”到一千字左右,阅读时,不会多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