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征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的《悲哉行》一诗。远古时代,人们应对生存、谋求宜居方式不一,旅游乃其一。所谓的“旅游”,便是人们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第一步。近、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发轫于十九世纪中叶,明末旅行家、探险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堪称代表人物。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旅游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人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旅游的诸要素反映和体现着人们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同时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产品更具有生命力,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因此,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譬如:信阳茶文化节以及“将军文化”、“根亲文化”、“桂花文化”、“石榴文化”等,都是对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一方面,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一方面,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文化日益成为旅游的主旨和内涵。因此,旅游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
诚然,旅游与文化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作为文化形态,旅游文化是围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各类文明的总和,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建设魅力信阳、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的需要。市委书记王铁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指出,优秀文化能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旅游文化也是建设魅力信阳的现实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与旅游成为一对孪生兄弟,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市创新文化引领工作会议精神,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像突破农村改革、文化改革一样,牢牢树立发展旅游也是第一要务的观念,突破旅游业的大发展,就能够激活旅游文化大发展这“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