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铁一行向茶农了解情况时的情景。本报记者 吴 菲 摄

□本报记者 吴 菲

自今年4月份我市开始研发红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产茶县区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信阳红”红茶研发、生产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浉河区、商城县、潢川县、罗山县、平桥区都已试制出了“信阳红”红茶,并投入批量生产。

带着对信阳茶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8月5日上午,市委书记王铁专程来到浉河区浉河港镇、董家河镇,深入红茶研究中心、生产车间、茶园,与科研人员、茶农、茶老板、基层干部交谈,向他们了解红茶的研发、生产、销售情况,倾听老百姓的心声。看到红茶生产已经红红火火地展开,大家工作热情高涨,王铁非常高兴。他说,发展红茶对充分利用信阳茶叶资源、拓展信阳茶叶市场、持续增加茶农收益、加快信阳茶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是件大好事。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在创品牌上下工夫,让“信阳红”红起来,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广胜,副市长张继敬参加调研。

研究中心话红茶

浉河区红茶研究中心设在茶山环抱的浉河港镇白云村,浉河区茶办的4位研究生和分别来自福建、浉河港镇本地的十多位炒茶大师傅,在这里反复炒制、试验,已经掌握了高品质红茶生产技术。

鲜叶分拣、萎凋、揉捻、解块理条、发酵、烘干、筛分、拼配、包装,王铁一道道工序地仔细看着,并不时地向师傅们了解具体技术问题,就产品研发、规模生产等同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深入探讨。

当得知以信阳毛尖茶为原料生产加工出来的红茶金毫显露、条索紧细、滋味甜醇回甘、汤色红浓明艳,品质远胜于以其他茶产地茶叶生产出来的红茶时,王铁非常高兴。他向在研究中心负责的闽商郑亦生说,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生产出高质量的红茶,把牌子打响,打好底子,以利于信阳红茶将来更好地发展。听说郑亦生在浉河港镇还投资办有红茶生产厂,王铁称赞他“有眼光、会经营”。王铁说,市里正计划在全国逐步掀起“信阳红”风暴,今年10月份首先就要在北京、郑州举行大规模的营销推介活动。希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把好质量关,提高红茶产量,积极参与推介活动,并借市里的营销东风,打响“信阳红”品牌。

魏志文是毕业于安徽农大茶学系的研究生。王铁非常关心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他关切地询问小魏在生活上、工作上有没有具体困难,要求区里照顾好科研人员的生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有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

对话茶农和村支书

浉河港镇和董家河镇都是著名的茶乡,沿途油绿油绿的茶园接连不断。茶园里,不时可见辛勤采摘的茶农。

在董家河镇,王铁叫停中巴车,走到一块茶园里,和一位采茶的农民攀谈了起来。这户人家有5亩多茶园,仅春茶一季就能收入一万多元。(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