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09年9月27日,浉河区第一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东双河镇翟洼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立,股东7人,社员25家,吸收互助资金600万元,投放互助金72万元,坚持“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则,对激活农村金融资本、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像“夕阳红”这样的农村“草根”金融组织,目前全市发展到279家,股金总规模达3.5亿元,成为加大“三农”投入的一支生力军。
——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拓展。各县区纷纷制定出台了关于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展贷款的实施意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金融产品创新、奖补资金激励等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的力度。
一年来,干群的巨大热情,基层的首创精神,改革的可喜成就,魅力信阳创造了许多许多的第一:
浉河区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林业银行”、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平桥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罗山县第一个在全省试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潢川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全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固始县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村镇银行、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淮滨县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资产流转担保中心;光山县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地信用合作社;新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这些创新、创造、创举,为农村发展注入了生机,产权流动了,资本下乡了,农村改革发展活力四射。
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作为金融机构,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其对利润的追求。金融机构不仅要防范各类风险,更应认识到,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慢发展也有风险。从这个意义来讲,发放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是其立身之本,同时也是金融业发展的迫切需要。2009年5月,我市财政和金融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同一个主题的座谈会上一致表态,将鼎力支持试验区建设,从而使金融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的“路线图”越来越明晰。
的确,农村改革试验需要的是真金白银,不是空头支票。改革需要的是苦干实干;人民需要的是具体行动;建好试验区,做好“八篇文章”、实现“六个突破”,接下来需要金融部门把这些好的理念、好的思路、好的办法,化作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抓实干的行动。正如王铁所言:这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只有大家携起手来,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无愧于在这里当过行长、当过局长……
一年来,在试验区这个大舞台上,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基层干群的创造力迸发,大胆地改,努力地试,勇敢地闯,多措并举,县域新增存贷比显著提高;捆绑整合,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底层突破,农村“草根”金融跨越发展,金融创新增添了发展活力。目前,全市建立村镇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279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市级担保集团注册资本达到4亿元,各县区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均达到1亿元,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总规模达到3.5亿元;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达73%。
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农业的生产效益在提高,农村的发展在加快,农民的幸福指数在攀升。“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降甘霖,让农民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息县项店镇政府秘书王俊杰告诉记者。项店镇种粮大户、魏寨村村民吴松中说:“现在,良种有补贴、收购有保护、还有综合直补,一年比一年收成高、收益好。”种粮大户、朱店村村民张权也说:“是啊,旋耕机、收割机普及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种地省时省事省力了,一年下来,光(仅)粮食(生产)我就能赚到万把(块)。”
作为全国、全省水稻主产区,去年我市粮食总产逾百亿斤,占全省的1/10强,连续第6年创历史新高,为大力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在这块“试验田”中,不乏真金和白银的助力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