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柳

可口的饭菜,舒适的就餐环境,让来羊山新区行政办公中心餐厅就餐的每位干部职工亲切地称之为“我们的机关食堂”。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我们的机关食堂饭菜没说的,实惠没说的,环境服务更是没说的。”昨日中午,记者来到“我们的机关食堂”,亲自体验并享受到了这里的种种“没说的”。

上午10时30分,后厨师傅们仍在操作间内忙碌着。虽处在高温中,但他们的着装无一不是洁白的衣帽。

中午11时30分,外面骄阳似火,而餐厅内却宛若清凉世界,明亮的门窗、光可鉴人的地板、绿色的格子桌布、宁静温馨的射光……清新幽雅的大厅顿时让人忘了难耐的酷热。拿着对讲机的服务人员着装整洁,她们从容地检查着餐前的每一道环节。锃亮的放餐台上,才出锅的各色佳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玻璃围窗内,摆放整齐的餐具已经被消毒过,静静等待人们的使用。

“我们的食堂,一个星期的菜谱不重样。每个星期的早餐、中餐、晚餐菜谱都是根据季节不同,经过研究制定出来的。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每周五下午开会,研究制定下周的食谱。”市委副秘书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徐规新告诉记者。餐厅以“健康饮食,杜绝浪费”为宗旨,对食物进行严格把关。后厨人员每周做一次市场调查,选购时令新鲜肉类及蔬菜,每星期对供货商下一次订单,保证每天供应最新鲜的肉类和蔬菜。

在放餐台上,记者看到才出锅的菜种类丰富,搭配得当。热菜有红烧咸鱼块、青椒洋葱炒回锅肉、鱼香紫茄子、老鸭炖冬瓜、紫菜鸡蛋汤等,主食有馒头、凉面、黄金大饼、高粱饼子、米饭。而这顿丰盛的午餐,干部职工每人只需两元钱即可美美地享受到。考虑到在行政办公中心有少数民族同志,餐厅还特地准备了清真席位及清真菜品。

(下转第二版)

“我们的机关食堂”

(上接第一版)

市机关事物管理局餐饮部厨师长杨磊说:“夏季特别热,我们排的菜谱不一样,我们考虑到冬瓜、鸭肉可以解暑降温,就推出了老鸭炖冬瓜。现在每天中午还增加了绿豆汤和捞面条。”

“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严禁购买或使用腐烂变质的食物,防止食物中毒。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严格把关进货渠道,加工的时候,也是层层把关。在加工方面,发现有问题的不允许加工;上架时发现有什么问题的,及时进行处理。卫生消毒方面,餐具坚持每餐消毒……”市直行政办公区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黄建林对机关食堂的食品安全制度如数家珍。

时针指到12:10分,餐厅里人多了起来。动听的轻音乐舒缓着人们的心情,干部职工自觉排起长队,打卡,取餐盘,挑选自己中意的食物,然后端着餐盘来到座位上舒心就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等隽永的宣传题字图画像一幅幅清新小品无声地提醒人们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在这个可同时容纳540人共同就餐的餐厅里,你闻不到丁点油烟味、餐厅工作人员在不打扰就餐的情况下随时清洁着桌面。“在前阶段桑拿天气中,餐厅每日开餐前用据末拖地以保证地面干爽,防止就餐人员滑倒。”黄建林说。

每天有一两千人在此就餐,尤以午餐时人数最多,但记者在现场只闻偶尔的轻声交谈,没有人大声喧哗,地面桌面整洁始终没有杂物,大家都在愉悦地享受午餐时光。而吃完饭的干部职工则把自己用的餐盘送到集中处。

“上班时,每天都到这里来吃饭,感觉条件比较好,卫生、干净,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的警官刘斌这样评价他和同事心目中的机关食堂。

“单位离家远,下班回家做饭也比较麻烦,机关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食堂,菜品丰富,营养搭配合理,我们放心也开心。”公务员周子钦扶着眼镜认真地说。

记者还在餐厅的入口处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食谱改革意见箱”。这个小小的意见箱是就餐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沟通的一个渠道。来就餐的干部职工可以对饭菜质量进行反馈,同时食堂工作人员通过这些反馈改进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这个小小的意见箱,机关食堂更加注重膳食营养化、均衡化,并把菜肴做得更加美味,让每位干部职工吃饱的同时也吃得好。

据了解,这个机关食堂是全省吃饭人口最多,时间最长(早、中、晚,节假日正常运转),机关干部反映最好的机关食堂。来信阳视察工作的中央、省级领导在这个食堂体验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们的机关食堂,好就好在有一个细心、热心的‘事务长’,那就是王铁书记,他经常到食堂体验生活。这不,昨天中午他从农村检查工作回来后又到食堂,和一般干部职工共进午餐,倾听大家的意见,事事抓具体,处处抓细节,我们大家都很感动啊!”一位正在就餐的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