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脉动”饮料和“脉劲”饮料对比 |
□本报记者 孟 磊 文/图
烈日炎炎的盛夏,酷热难耐,饮料市场也日渐红火起来。精明的商家瞄准了这个商机,纷纷亮出自己产品,打响自家的品牌。但也有一些不法商家却动起了借用“名牌效应”的歪脑筋,给饮料起一些与知名商标相近的名字浑水摸鱼。这种“傍名牌”的饮料在蒙骗消费者的同时,也侵害了生产厂家的正当权益。
不留神购到“仿名牌”饮料
“我在火车站附近一辆流动的商品小推车上买了一瓶‘脉动’饮料,等到快喝完了,我这才发现瓶子上的包装不是‘脉动’,而是‘脉劲’,让我快晕死了!”一位到信阳办事的外地人李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
据李先生介绍,早上4点钟,他从外地乘火车到了信阳站。因为时间还早,他就在车站附近溜达,等天亮再去找人办事。刚好有个卖饮料的人过来,他觉得有点口渴,就买了瓶“脉动”饮料,当时也没特别注意看。天亮后在一个早餐点吃早饭的时候,他才看见这瓶饮料的名字不是“脉动”而是“脉劲”。
记者看到李先生手里的这瓶饮料的标签上印着“脉劲”两个字,饮料的包装在色彩上和真正的“脉动”饮料十分相像,稍不留神就以为是常见的“脉动”品牌饮料。据李先生介绍,虽然这瓶“脉劲”饮料外观很像真正的“脉动”饮料,但喝进嘴里的口感还是与“脉动”饮料相差甚远。
不法商家钻空子引人上当
记者走访了市内的多家超市和商店,均没有发现这些“仿名牌”饮料。在工区路副食品批发大市场,搞副食饮料批发的彭经理告诉记者,这些“仿名牌”的饮料在大型食品批发市场或者正规的商店、超市基本上看不见,都是一些不法商家和一些小的经销商在偷偷进行售卖。他就见过如雪碧被仿为“雪霸”,可口可乐被仿为“可日可乐”,脉动被仿为“脉劫”,营养快线被仿为“营养抉线”,娃哈哈被仿为“娃啥啥”等等仿冒品牌饮料。不止是饮料有这种现象存在,别的食品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康师傅”方便面就被有些不法商家仿为“康帅傅”方便面,今麦郎方便面被仿为“令麦郎”方便面。
彭经理说,这些“仿名牌”饮料或者食品批发价格极其低廉,但在市场上的零售价却跟真正的名牌几乎是一样的,因为“仿名牌”饮料极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认误购,事后消费者才发现上当受骗,而且一旦出现纠纷还不易找到真正的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商家建议加强打击
信阳市银辉律师事物所刘律师对记者说,饮料市场上出现的这种“傍依”或者“克隆”行为,具有复杂性、法律适用的边缘性和违法手段的多变性的特点。它既涉及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的问题,也涉及违反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还涉及违反企业登记管理法规,是一种较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为, “傍名牌”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著名商标和知名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造成了严重的侵害,并且这种行为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信阳市二道牌副食批发大市场做副食代理的周经理认为,只要是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容易使公众产生误认的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就可以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对这类企业进行查处。广大消费者发现了这种侵权违法行为应积极主动到相关部门举报,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傍名牌”现象的打击力度。他同时呼吁广大商家讲诚信,不要有意打法律的“擦边球”。
消费者如何才能避免买到这种“傍名牌”产品呢?彭经理告诉记者,一是消费者要到有固定经营场所,证、照齐全的副食商店或者食品超市进行购买。因为绝大多数销售“傍名牌”产品的摊点是无证(照)经营,或者是无固定场所的流动摊位,消费者一旦发现产品有问题时就已经找不到这些销售摊点。
二是消费者购买饮料食品时要看清食品的外包装上是否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出厂日期、保质期等标志,是否有合格证等,因为“傍品牌”食品不会同时具备以上条件。
三是消费者买饮料食品时不要贪图便宜,千万不要为省几角钱买到“傍品牌”产品。真正的品牌产品价格稳定,不会在市场上有明显的价差。
四是消费者一旦发现买到“傍品牌”食品要及时到相关职能部门投诉。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击那些不良生产商,给广大消费者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