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仁伟
“咱是军人出身……”陈书义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而同事们都说他言谈举止,尤其是特别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风,都还保持着军人的本色。
1997年,陈书义退伍进入信阳供电公司,2004年从供电所调入配电服务中心电缆抢修班。虽然当初只是司机,但他却越来越多地参与电缆抢修,并很快成为业务骨干,2008年还拿到电力电缆高级工证。
电缆班只有6名员工,却承担着城区285.3公里电力电缆、96台环网柜、194台电缆分接箱的维护和抢修任务,作为骨干兼司机的陈书义,每次抢修他都得去,成为电缆班最忙的人。“忙就忙点呗,充实!咱是军人出身,这点活对咱来说算不了什么。”陈书义挺自豪。
而这个夏天对陈书义来说,是对他军人本色的检验。
6月份,江西省发生特大洪灾。6月23日,省电力公司组建援赣抗洪抢险小分队,陈书义顺利入选,担当冲锋舟驾驶员。在抗洪一线,他驾驶着冲锋舟,圆满完成重灾区抚州的3条110千伏线路巡视和抢修任务。一次,他为了救落水的同志,耳朵灌水发炎,疼痛难忍,队长让他撤回治疗,他却说:“咱是军人出身,哪有这么矫情,别人都在抗洪,我撤回算啥回事?”
援赣结束后,陈书义就投入到紧张的迎峰度夏保电工作之中。7月7日,陈书义巡视到翰林院小区电缆分接箱时,发现一根电缆头“高烧”不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造成箱内9个电缆头全部烧毁,这里住户密集,势必造成大面积停电,他决定提前消缺。35度的高温,热得他汗流浃背,刚停运的电缆头隔着手套还烫手,但他仍一丝不苟地去除污秽,精心制作电缆头……看到他顾不上喝一口水,居民赵伟功连忙送来冰镇绿茶,竖起大拇指:“供电老大哥辛苦了,向你们致敬、学习!”
正常保电已够忙的,恶劣天气又来添乱。7月16日夜,信阳遭遇特大暴雨的袭击,市申碑路03号电缆分接箱彻底被烧毁,必须更换一台新分接箱外壳,内部所有电缆头都必须重新制作。且不说制作电缆头复杂,单就打掉箱体底座就是一块“硬骨头”,陈书义启动发电机,用电动“风镐”一点点将底座打碎,足足工作了5个多小时,手脚麻木了。
7月17日14时左右,还未来得及吃午餐的抢修人员又接到抢修北京路电缆分接箱的命令,陈书义前去抢修。抢修电缆的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当时,天正下着瓢泼大雨,为了最大程度地将温度、湿度调整到理想的指标内,他搭起了布棚,打开两盏大功率探照灯烘烤。场地狭窄,他就站在雨地里操作。就这样,他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1时30分,终于恢复了送电,在15个小时内,他只吃了一盒方便面。
连续的疲劳战让军人出身的陈书义也有些吃不消了:腰酸背疼、眼睛红肿,浑身无力。回到家里,他让妻子替他按摩,谁知还不到两分钟,他就睡着了。但是,他的梦并未持续多久,另一个任务又来了:7月18日7时,中山北路的一个电缆分接箱烧毁了,他又披挂上阵。
临走时,妻子心疼地说:“你还能去呀?”“没事,咱是军人出身,受得了!”
这一忙又到深夜了。从7月17日到21日5天时间里,陈书义平均每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当问及对如此高强度工作有何感想时,他回答道:“这才能证明咱是军人出身,就是能战斗。”那神情,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