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竞飞)近年来,商城县猪鬃加工厂注重市场调研、走“内引外联”之路,逐步完成了产品由“鬃”到“刷”的转换升级,企业因此走出困境,成功实现了由“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的转变。该厂生产的鬃刷制品因产量大、品种多、质量优受到各地客商的广泛欢迎。
让人想不到的是,目前效益不错的该企业曾濒临破产。2007年以前,该厂加工的猪鬃出口份额虽占全市猪鬃出口总量的85%以上,但毕竟属原料级初加工制品,附加值很低,而近年来受养殖业的影响又面临原料匮乏的窘迫境地,产量、产值跌入低谷,企业举步维艰。
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产品经济价值的最大化?2008年,在信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市商务部门的引导下,该厂派人远赴意大利进行实地考察,寻求突破之道。经过市场调研和艰难的谈判,该厂最终与意方客户达成协议,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全套制刷设备,同时还在意大利成立了销售办事处,负责接受欧洲市场的国际订单。经过努力,该厂终于在2008年年底上马了新的鬃刷产品生产线,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国内外订单也纷至沓来。2009年上半年,该厂基本停止了原生产制品“水煮猪鬃”的出口,开足马力进行鬃刷生产。
新产品附加值高,效益上了新台阶,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随之增强,企业终于渡过了因原料匮乏而难以为继的危险期。如今,该厂年产“汉口”、“青岛”、“重庆”、“上海”等各种花色的猪鬃2万多箱,单簇、多簇、平头、圆头等高、中、低档鬃刷100多万打,年产值2000多万元,实现利税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