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通 讯 员 何 铸

气派的大门,平坦的地面,笔直的排水沟,宽深的机井,整齐的鸭棚,宽敞的工作房,这是昨日记者在罗山县庙仙乡天亮华英鸭养殖小区采访时见到的情景。

天亮华英鸭养殖小区位于罗山县庙仙乡庙仙村刘岗组,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养殖区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年可出栏成品鸭20余万只,相当于2个标准养殖小区的规模。谈起养殖华英鸭,该养殖小区业主王天亮信心百倍。他告诉记者:“我是一个长期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虽然长期在外,但更爱家乡。2007年,我响应‘回归工程’号召回到家乡发展,其间,我先后投资参与了村卫生室、农民新村、道路等多项工程建设,可以说,我为能为家乡干点事而自豪。”站在一边的该乡党委书记冯伦应告诉记者,他不仅是罗山县回归创业的典型代表,更是“华英农业”富民计划的典型。

当“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启动后,王天亮敏锐地感觉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并详细解读华英鸭养殖的政策、技术,亲自驾车到潢川县华英集团总部实地观摩、取经。经过精心勘查选址,2010年5月,他投资170余万元,采用板房样式鸭棚、网格式养殖模式,高标准筹建了2个华英养殖小区。为了支持他的养殖小区建设,庙仙乡政府把他的华英小区专门列为该乡华英养殖小区建设的示范点,并确定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示范园区,全程跟踪服务,为他办理征地手续,协调水电安装,并提供扶持贷款45万元。目前,他的养殖小区建设已竣工,水、电、道路等设施完善,第一批种鸭订购合同已签订,不日种鸭即可运达。

当记者问及他从熟悉的建筑行业转型到相对陌生的养殖行业有没有担心过时,他充满信心地说:“有政府优惠政策,有华英集团的技术作支撑,更有畅通无阻的供需渠道,我对养华英鸭有信心,它能让我再火一把,能让我的事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