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生命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这里面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伟大的生命诞生于渺小的细胞!这些细胞就是我们“生命的种子”。

许朝地就是这样一颗“生命的种子”,他把自己生命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无偿地捐献出来,为素不相识而又远在千里之外的垂危病人送去生存的权利、带来生命的希望。据《信阳日报》民生新闻记者报道,40岁的许朝地是罗山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给孩子带来生的希望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他。在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2009年10月他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0年5月,信阳市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许朝地与北京一位16岁的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当许朝地得知这一消息后,毫不犹豫表示愿意履行捐献承诺,并随时准备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许朝地说:“无私的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间,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自身健康,却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使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得到救助。”

这份送给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的礼物”,对于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来说,也许意识不到它存在的价值,但对于身患这种疾病而生命垂危的人来说,则是生存的希望,是充满勃勃生机的“生命的种子”,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乃至全社会生命和精神得以延续、得以弘扬的原动力。当这颗“生命的种子”在他人的体内生根发芽并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时候,当他人的生命获救并因此而去挽救别人的生命的时候,当“生命的种子”因此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时候,当捐献者看到这种生命不息、情义无价的动人场景的时候,百倍的自豪和万分的情爱便“接力”下去,并在这种“接力赛”中壮大着民族、富强着国家、和谐着社会。

当我们知道在2007年,固始县人民医院医生陈海云曾为天津市一个患白血病的小男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而这位小男孩经救治后考上了大学,目前正在加拿大留学深造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个细胞对于另一个生命的意义,就会体验到做一颗“生命的种子”的社会价值,就会体验到爱的召唤和爱的力量。

鲁迅先生说过,从涌泉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对于生命而言,血是殷红的,细胞是鲜活的,殷红的血和鲜活的细胞组成伟大的生命,生命的伟大在于奉献。因此,每一个伟大的生命,都不应该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那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颗“生命的种子”做起,去为他人的生命而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