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于2007年8月28日至30日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人大代表视察组《关于中心城区“7·01”系列洪涝灾害成因情况的视察报告》和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防洪排水设施建设工作安排情况报告》。与会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信阳市区防洪排水工作事关市区40多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继续按照2005年市人大代表视察组《对市中心城区7·10严重洪涝灾害情况视察报告》和《关于对市人大代表视察中心城区7·10严重洪涝灾害情况所提意见办理情况的视察报告》、2006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中心城区防汛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落实。为了确保市区防洪排水规划建设顺利推进,确保城市建设科学协调全面健康发展,确保广大市民安全度汛安居乐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及有关法规和中共信阳市第三次党代会决议,会议决定:

一、高度重视中心城区防洪排水,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作落实。从关注民生、科学发展、构建魅力信阳的执政理念出发,认真总结2005年7月10日和2007年7月1日中心城区系列涝灾危害的深刻教训,充分认识做好市区防洪排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定决心,把市区防洪排水的规划、改造、建设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头等大事,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弄清致涝症结,立足标本兼治,采取有力措施,分级分步推进,一定五年不变。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用3年至5年时间改善市区防洪排水能力脆弱的局面,再用3年时间配套完善,基本解决市区的洪灾涝患问题。

二、按照科学标准抓紧制订并严格实施城市防洪排水规划。雨水的排除和合理运用是保持城市基本功能的必要条件。科学规划防洪排水系统是中心城区和羊山、工业城、南湾、鸡公山等市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市区防洪排水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制定规划要贯彻国家《防洪标准》,着眼根除水患,注重排蓄兼顾,立足老城新区实际,科学治理小流域。尊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按照中等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的发展目标,确定河道设防和街道排水管网的规划标准。切实做到市区防洪排水规划与水利部门编制的防洪规划互相衔接,中心城区和羊山新区防洪排水规划互相衔接,(下转A2版)

公 告

为了做好中心城区防汛工作,保障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07年8月30日信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切实做好市区防洪排水工作的决定》。3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执行市人大的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城市内河治理力度,市区防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市区部分地区水患问题依然突出,市区防汛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为了进一步做好城市内河治理和市区防汛工作,接受广大市民群众对这项工作的监督,现将《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市区防洪排水工作的决定》重新发布。

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0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