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要把旅游立市的项目干实。抓好旅游项目建设,特别是抓好大项目建设是做实‘旅游立市’、做大做强旅游经济的有效抓手和必然选择。”

在2009年6月10日召开的信阳市旅游产业大会上,市委书记王铁的话掷地有声,为我市做实“旅游立市”这篇大文章,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抓旅游项目建设,成为促进我市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词。建设什么样的项目,既能充分体现信阳的地方特色,又能带动信阳的旅游产业发展呢?这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道考题。全面审视,艰难选择,体现信阳悠久历史、厚重文化与独特山水之美的浉河新八景,成为这道考题的首选答案!

答案有了,市委、市政府适时作出决策,迅速启动浉河新八景建设,不折不扣抓落实,竭尽全力促进度。如今,体现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浉河新八景已初现迷人魅力,其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果断决策 再造浉河新八景

“疑是蓬莱境,申南作胜游。”这是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信阳知州张钺有感于信阳风光之美,挥毫写下的赞美诗句。对浉河八大美景,他写了八首诗:《贤岭松风》、《浉河泛月》、《申塔朝晖》、《奎楼晚照》、《龙潭瀑布》、《雷沼喷云》、《龟山晴雪》和《长台古渡》。从此,这八首诗描绘的风景就成了“信阳八景”,200多年来,一直为信阳人津津乐道,引以为豪。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这些历史上曾有过的、凝聚了信阳人情结的浉河八景中的“奎楼晚照”和“申塔朝晖”原景已不复存在,“长台古渡”也无古时风韵,而像“贤岭松风”、“浉河泛月”、“龟山晴雪”等景观,虽然还会同贤山、浉河、龟山长久相随下去,然而,由于它们没有楼台亭榭或碑石一类的标志性实物、载体彰显,又不能不让人担忧:久而久之,它们会不会从人们的视线中和记忆里逐渐淡出,以致“湮灭”?

为了扮靓浉河,延续信阳历史文脉,为信阳旅游发展增添新的亮点,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大跨越,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在浉河两岸加紧打造新的八大景观,以“亭台楼阁轩榭祠塔”为主题,结合信阳的厚重历史、山水文化,用最传统的建筑语言,打造出信阳新的人文景观。

打造浉河新八景,是市委、市政府基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决策,充分展现了市委、市政府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清晰思路。决策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又为下一步工作落实提供了载体。

抓好落实,着力推进项目建设

具体目标已经确定,接着就是破解难题,深入实际,抓好落实。落实是决策的生命,也是决策的归宿。不抓落实,一切思想都是空想,一切目标都是空谈,一切部署都是空文。为了打造浉河新八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从选址、规划、定位到建设,亲力亲为,抓落实、促进度、求实效。每一处景点、每一处工程现场,都留下了他们勤勉工作的身影。

镜头一:为尽快启动浉河新八景的建设工作,2009年6月16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张春香冒着烈日,带领市委督查室、市规划局、市公用事业局等单位和浉河区、平桥区、南湾管理区的负责同志、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实地踏勘浉河两岸地形,为浉河新八景建设选择具体地址。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