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萌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结束了,随着巴西队主教练邓加下课,以及马拉多纳前途未卜,世界杯参赛队主教练的命运大多已经尘埃落定。能进入四强的队伍应该算是成功的,尤其是荷兰和德国队,连克劲敌,主教练可谓功不可没。不过仔细想想,世界杯上的败军之将不仅仅是卡佩罗、多梅内克们,要知道大力神杯只能被一支球队捧起,所以32支球队,失意的主教练有31人。

世界杯上败军之帅的命运就像导演执导的好莱坞大片遭遇票房“滑铁卢”一样,后者也许还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但在世界杯这样的竞技体育赛场上,“失败”就意味着“完败”。电影还可以用很多年的时间来慢慢品,而足球场上的失败恰恰是一瞬间诞生的;不倒流是时间的原则,对于某些球员和教练,似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重来。

本届世界杯把主教练的作用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也教练,败也教练”几乎染指了多半段的世界杯赛程。足球强国的倒下,自然避免不了球迷、业内人士把主教练“批斗”一番;而“足球新秀”的崛起,媒体肯定不会吝啬对他们主教练的赞美之词。多梅内克、里皮、卡佩罗无疑属于前者,而后者更是有韦斯、赫伯特等人。

然而,这些评价教练良莠的标准值得商榷。就连曾经接连创造足坛奇迹的穆里尼奥,对于他执教的切尔西队无法再次问鼎冠军时,也称:“煎蛋的质量取决于鸡蛋质量的好坏。”他想表达的正是“手中无兵”的痛楚。如果人们能够理解那时的穆里尼奥,也就能理解今天世界杯上所有败军之将的难言之隐。也许应该说上一句足球界的“圣经”——足球是圆的,球场上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句和谐神秘又不失宽容的话,不知安抚了多少从足球场上走出的失败者,而它带给人们的恰恰是一个美丽的悬念,而不是痛苦的回忆。

事实上,足球场上事事难料。“铁腕、不任人唯亲”的卡佩罗输了;与他形成鲜明对比、有人性魅力的马拉多纳输了;曾经带队取得过辉煌的里皮和多梅内克输了;极具人格魅力和超强毅力的贝尔萨也没能使队伍前进一步;拥有球员时代骄傲的邓加带领一群高质量的“鸡蛋”,还是无力煎出一手“好蛋”;还有那一群非常卖命的“塞尔维亚”职业教练帮,最终难逃出局的厄运;而低调的勒夫、范马尔维克却从幕后走向台前。

球队出局后,各队主教练的命运也颇让人感慨。法国球迷恨不得把多梅内克赶得越远越好;卡佩罗意犹未尽,甘拿“一世辉煌”赌明天;而邓加应了那句“一旦有风吹草动,就有人落井下石”的老话;只有马拉多纳,虽然现在我们难以用梦想代替现实,但是球迷爱他,还支持他。

足球场无疑就是这个社会的隐喻。社会有什么,足球场上就有什么。正如有人感慨:人生的悲剧不在于失败,而在于他差一点就赢了,加纳队在足球场上无疑上演了这场人生悲剧。其实,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潮起潮落都在这里一次次上演,人们批评、无情、理解、宽容也表现得淋漓精致,戏剧性、残酷性、人情味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世界杯。在我们感叹足球场上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个教练何以能这样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改变的是我们的“足球审美观”,就像德国用表现重新定义“德国足球”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给“诸强”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这样我们才会理解“诸强”的失败,理解败军之将的所作所为,毕竟足球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