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暑假还未到,各种培训班就纷纷“冒”了出来。除了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口算班等基础教育门类的培训班外,开办得比较多的便是艺术门类的培训班,其中包括常见的书法班、绘画班、钢琴班、电子琴班、小提琴班、舞蹈班、古筝班、朗诵班等培训班,也包括比较新奇的如学习观察闯关班、插图故事创作班、幼儿感觉造型启智班、少儿模特表演班、试唱练耳班等培训班,还有与体育有关的空手道班、跆拳道班、武术班、游泳班、围棋班等。这是近期《信阳日报》民生新闻记者的一段描述。看到这些,笔者痛心不已:孩子自由游戏的时间被这些“培训班”无情地“秒杀”了!

好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自由快乐是儿童的情趣。有益地玩就是学,有趣地学就是玩。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不能不适应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于是,教育日渐功利化,教育自身也越来越成为规范、高效的机械流程。基于此,儿童当下的生活价值被忽视,从而使成人生活的世界日渐侵蚀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并高高跃居于儿童世界之上,成为现代教育的常态,最终使得教育中的“儿童的世界”不再属于儿童。正是这样,家长们要么把培训班当成“托儿所”,怕放任孩子在社会上“染上坏习惯”,要么把培训班当成“制造”尖子生的“工厂”,怕孩子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良莠不齐的培训班并不能成为“造才”的机器,也许会适得其反;他们又哪里知道,泯灭孩子天性的“牢笼式”教育法,制造的可能是劣质的“机械工具”。试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倘若儿童没有了自己的话语,没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片湛蓝晴朗的天空,没有了独立的自由生活,儿童还是儿童吗?

教育立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培育英才不是以牺牲儿童的自由天性为代价,儿童健康成长不是靠“拔苗”的培训班实现的。如果我们事与愿违地坚持儿童是潜在的商人、工人、技术人员或科学家等,并过早地将他们置入成人提前设置的“工具式”规划之中,我们获得的最好结果是“高分低能”,最坏结果是他们对成人的抗拒、对社会的抵触、对“工具”的认同,乃至对自我的放弃。

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他们只有在自己的世界中才能获得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因此,为儿童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他们的精神生命才能自然地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尽可能减少障碍,让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认识到自己的力量,逐渐变得独立。意大利杰出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这是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一个愉快的环境,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充满生气、欢乐、真诚和可爱,并精神饱满地自由成长。罗素提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没有自由和快乐,儿童如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