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什么是作风?是人们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与行为。

什么是具体?就是用事实说话的体现。

通过学习“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精神实质,结合我市近几年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干部作风建设重在具体——用事实反映干部作风的好与坏,干部作风好与坏让事实说话。

一言以蔽之,具体就是实际。我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就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实际。

具体就可突破

在经济发展转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我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党的威信、阻碍社会发展的现象。这类现象不仅反映在经济领域,也反映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人民群众反映干部作风最强烈的主要有不负责任、说了不办、定了不干,吃喝玩乐、不思进取,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等“五种常见病”,少数行政机关存在“四难”和“四乱”现象。

毫无疑问,此类不良现象,不仅影响党的形象,而且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2007年,新一届信阳市委为了实现“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信阳”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决定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寻找突破口。因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需要干部作风的转变;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为此,我市针对干部作风和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五禁止”、“十不准”的规定,从具体小事上抓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为了将作风建设和优化环境同步进行,我市联系实际,从“四点”寻求突破。

——抢占舆论制高点。把“五禁止”、“十不准”制作成20多万张卡片,向全市党员统一发放,保证人手一卡。同时,在媒体上开辟督察工作宣传栏和曝光栏,形成舆论覆盖,家喻户晓,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不仅提高了公务人员的认识,而且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把握机制关联点。在巩固“禁酒”、“禁赌”的基础上,我市加大查处违反“十不准”规定的力度,不仅巩固了“禁酒”成果,而且在优化环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行政问责办法,从各级各个角度寻找关联点,规范问责内容,对那些损害党政机关形象或者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失的,一律严格追究责任。

——触及考评敏感点。检验作风建设的“虚”与优化环境的“实”,关键在考评。我市一方面在狠抓制度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不断增强评议的针对性、可比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对市直机关、县直机关、执法部门窗口、服务单位、县区机关股级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

——把握兑现主攻点。如何将作风建设和优化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奖惩兑现是关键。我市根据督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在继续坚持原有的督察工作每周例会制度、督察人员定期换岗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督察工作“四不放过”制度,即发现问题不核实清楚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对政风行风问题和违法违纪问题纠正处理不到位不放过、对评议代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答复的不放过。(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