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2日电(记者李钧德)河南省西峡县推行以“一定”、“三有”和“四化”为核心内容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职业化管理模式,充分激发了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出了一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之路。

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只是个“芝麻官”,却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核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和“主心骨”。由于种种原因,在中部地区农村,村级组织普遍存在思路不新、队伍不稳、积极性不高、方法不活4个方面的问题。为此,河南省西峡县从2008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推行了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模式。

据介绍,这种职业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确立“一定”(定权责立规范)“三有”(在职有合理待遇,发展有前途出路,退岗有生活保障)“四化”(岗位公职化、报酬工薪化、管理科学化、成长持续化)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公职化。严格按照“三不”原则(不增加村干部职数、不增加行政编制、不增加农民负担),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责任制,使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成为工作脱产、后顾无忧的公职岗位。建立坐班工作制度,每周一至周五为正常上班时间,集中处理日常村务、办理群众事务,解决实际问题;周六、周日巡查带班,并安排其他村干部轮流值班。

二是报酬工薪化。西峡全县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年薪制,人均年薪1万元(大体相当于当地15亩吨粮田或3亩成熟猕猴桃果园的年净收入),纳入县财政预算。年薪分配实行“基本报酬+绩效奖励”的结构工资制。基本工资全年6000元,建立工资卡,按月发放;绩效奖励全年4000元,年终经综合考评后分档次兑现。同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年底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此外,西峡县还积极为村党支部书记拓宽发展思路。两年来,这个县先后有16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被破格提拔为副科级干部;10名“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因政绩突出而享受副科级政治经济待遇。

西峡县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模式实行两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县因宅基地纠纷、山林田土纠纷、经济利益纠纷引起的信访和各种社会矛盾同比降低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