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期间,每天都有人在考场外向考生及家长散发招生宣传单。 |
![]() |
近日在街头随处都可以收到各类招生广告。 |
![]() |
□本报记者 苏 鹏 孟 磊 文/图
高考落下帷幕,接下来将是广大考生及家长十分关心的高校录取阶段。然而,每年的高考录取期间,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获知录取结果的迫切心情,特别是利用批次分数线下和学校提档线下的考生急于求学的心理,设局行骗。这些诈骗活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危害极大。为使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现将高考招生诈骗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应对措施简要进行介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防范意识,谨防高考招生诈骗。
招生广告遍布全市
考生家长刘先生日前向本报记者反映:“上月我送孩子参加高考期间,在考场外就有人很‘热情’地将一张张招生宣传单或小卡片递给赶考的考生和考生家长。这些宣传单和卡片上很多写着‘帮您的孩子圆大学梦’等一些宣传口号,有的是各种各样的高校情况介绍。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些招生信息与承诺是否可靠?”
市民王先生也给记者打来电话:“每年高考过后,市内很多宾馆或大酒店都住着一些自称某某高校招生办的人,这些人在宾馆、酒店外墙或者宾馆大厅内悬挂着学校的招生宣传广告,房间门口挂着某某高校招生处的牌子,这些学校是不是正规的学校?有些学校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这些人来招生对学生和家长有保障吗?”
一位市民给记者送来一张卡片,这张卡片上写着“当你未被院校录取或对录取学校不满意时,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接触过我们的家长都能把孩子送上理想的大学!”这位市民质疑卡片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
招生办人士解答招生相关问题
市教育局招生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及各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是实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国家指定执行机构,除此之外,没有国家承认的任何其他高校招生代理机构或代理人。如果考生家长碰到有人以所谓高等学校招生中介机构或代理人的名义找上门来,在搞清具体情况后,可以到学校网站上核对或直接打电话到学校招生办公室查询。每年高考以后社会上都会活跃着形形色色的招生诈骗活动,他们往往利用其对高校招生工作流程的熟悉和部分考生及家长急于想上大学而相信“分数不足钱来凑”的心理,宣称自己能通过非正常渠道保证考生上大学,以此骗取钱财。而最后上当受骗的考生家长往往是有苦难言,后悔莫及。
市招生办高招科张科长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应当到教育部门指定的招生咨询接待地点进行高考招生咨询,对那些社会上的高校招生行为一定要当心,切莫上当受骗。要注意: 1.高校招生是国家行为,不会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更不得违反规定向考生收取费用;2.成绩不合格,找谁都不能录取;3.特殊类型的招生,包括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执行;4.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必须全部如实地向社会公布;5.没有经省级招生机构办理录取手续的都是虚假录取;6.考生、家长不要轻信非法广告宣传;7.不要轻易将准考证号和密码交给他人;8.发现不法分子的招生诈骗活动,要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以免上当受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9.接到高校特别是高校独立学院(分校)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的录取结果,再办理缴费报到入学手续。
警方提醒防范招生骗术
在高校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种种幌子,进行以谋取钱财为目的的招生诈骗活动,一些考生和家长往往轻信许诺,上当受骗。市公安局宣传科王警官根据近年来查处的招生诈骗违法行为,介绍几种招生骗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注意识别招生骗子的诈骗伎俩。
1.不法分子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假意强调录取的难度,抓住考生家长心理,索取相关费用实施诈骗。一些中介公司或者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有目的地在市区租房设高校临时招生点、办事处,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
2.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3.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以蒙骗考生。考生入学后才知道,上的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学生毕业最后拿到的毕业证书也不是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这种证书国家并不认可。
4.招生骗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
5.招生骗子往往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称有办法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实施诈骗。
6.每年高考结束后,一些中介公司或者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诱骗考生或家长,称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指标,从而骗取钱财。事实上,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或“随意招生”,高考招生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
7.招生骗子向考生家长许诺能降分录取,骗取定向委培费。
8.骗子利用人们对部队院校情况了解不多,编造有军队院校地方招生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骗取考生家长钱财。同时声称军校为特殊院校,不经过统一的招录途径录取考生。其实,考生参加军校录取必须先通过政审、面试和体检,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国防生只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冒名在大、中专学生和委培生中招收国防生的,肯定是行骗行为。
为此,警方提醒,对于非正常的招生行为,一定不能轻信,否则既耽误考生前程,又造成财产损失。考生家长要通过正规渠道咨询招生信息,防止被犯罪分子以帮助入学为名诈骗钱财。对于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一定要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鉴别真假。一旦接到类似短信或电话,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