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明阳)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启动以来,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在创新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上快速破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在“七一”之前基本完成新农保任务,为党的生日献上一份丰厚大礼。

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一是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扎实迅速地推进新农保工作,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新农保的组织、协调工作,使参与部门密切配合,互相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成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作为新农保的业务经办机构。

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各管理区、开发区均制定了相关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或实施方案,确保新农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为使工作有序规范,制定了相关的业务流程,建立了严格的基金管理制度、财政资金保障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制度。

三是严格培训,提升水平。各管理区、开发区先后对新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确保三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政策水平的提升,对国家、省、市及本区内关于新农保的各种政策熟记于心。二是业务水平的提升,各种业务流程娴熟,表格登记细微完整。三是服务水平的提升,时时处处为农民群众着想,靠热情服务在群众中赢得口碑。

四是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各管理区、开发区采取在广播、电视及网络上开辟专栏、印发宣传单、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形成立体化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保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好事。同时,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围绕重点人群,通过讲事实、算细账的办法宣传新农保政策和参加新农保的好处,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保。

五是加强督导,跟踪问效。各管理区、开发区建立督办机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跟踪问效并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收集、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交流、推广。

据统计,全市6个管理区、开发区共有农业人口11.1万,应参保适龄人员7.25万人。截至目前,6个管理区、开发区已参保6.39万人,共征缴保费1096.1万元,已发放养老金总额164.75万元,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新农保的制度体系。

本报讯(李亚东 刘 健)近年来,潢川县围绕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目标,以工厂化育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三大建设”为支点,强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使许多农民都实现了“春签一张单,秋收一仓粮”的梦想,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目前,该县已拥有各种农机1.1万台,其中插秧机400多台,建成百亩工厂化育秧基地8个;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72家,社员1400多家;全年实现机械化插秧20万亩,机收面积120余万亩;推动耕地流转43.6万亩,催生百亩以上种粮大户400多个。

引导扶持 扮演好政府的“保姆”角色

“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前提和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县委书记焦豫汝敏锐地意识到实现农业机械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没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兴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新宇谈起发展历程感慨万千。据悉,县财政去年无偿扶持该社30万元,县信和担保公司还帮助合作社解决了多功能水稻温室育苗基地项目建设急需的100万元贷款。

今年4月17日是一个让全县所有合作组织理事们高兴的日子,县试验办、县农业局、县农机局等部门联合组织了千人规模的合作组织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双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建旭高兴地说:“没有想到县里这么重视农业机械化,真是想到俺农民的心坎上了!”

拉长链条 打破稻作区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作为水稻主产区的潢川县,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是实现机械化插秧。为此该县以兴豫、黄淮大丰收和金穗三家工厂化育秧基地为龙头和支撑,沿着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按照“均匀布点、全面开花”的规划要求,在付店、来龙、江家集、传流店、魏岗等乡镇重点打造了8个百亩工厂化育秧基地,全部建成后可满足36万亩的机插秧苗的需求,直接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7000多万元。今年年初,该县还在来龙乡建立了机械化育、插秧实训基地,免费为全县农民群众提供指导服务。

机械化插秧这一难题的破解,使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和到城镇集中居住提供了可能,并且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200元左右。隆古乡种粮大户冯少云称:他今年仅插秧一项就节省了1万多元。另外,工厂化育秧可以避免“倒春寒”冻死秧苗;机械化插秧很均匀,一般长势都很好,而且抗倒伏能力特别强。

搭建平台 构建农机合作社“和谐之家”

催生和引导农机户建立合作组织,是实施“大农机”战略的组织基础。该县及时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制定了相关局委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帮助农机户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抱团”闯市场的能力。

“我教别人机械操作,他们帮我维修机械,善于跑业务的专门在外联系活,取长补短,各尽所能。”李舂喜是来龙乡有名的收割机操作手,曾创下了一天收割230亩的纪录,但是收割机一出故障就难倒了这个昔日的“英雄汉”。自从去年他加入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后,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潢川县祥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70万元,成立之初就组建了收割部、旋耕部、育插秧部、植保部、市场开发部和后勤保障部,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创立了响亮的服务品牌。据该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县政府正积极筹备把全县所有7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潢川县农机专业合作总社,以进一步整合资源,放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