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笔者有幸到承德避暑山庄观光了一番,在那里,听到导游和当地人说到最多的是吃“糠”(康熙)赚“钱”(乾隆),并因此显得很得意。事实上,此地也就是在悉心经营着康乾两朝留下的遗产,并将其特色加以放大,打造成精品,以此来吸引游人的眼球和脚步。说起这个案例的目的,是告诉人们:旅游,是一种文化产业,而产业是要靠特色支撑的。
信阳是个旅游资源大市,要把资源大市做成旅游强市,必须彰显特色,而我市的旅游资源本来是很有特色的。单说历史资源,西周时信阳属申国,故称为“申城”,后又属楚国,豫风楚韵在这里交汇,名人、名胜都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比如“楚王城”及其出土的编钟,比如彰显“申城”人文内涵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比如信阳旧八景……然而,我们并没有将这些特色加以固定、修复、放大,而湖北的随州却成了“编钟之乡”。再说信阳毛尖,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作为历史名人苏东坡对“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誉,作为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作为18届茶文化节的苦心经营,信阳毛尖可谓昔日荣耀,今天风光。面对这么一个好的平台,虽然茶产业发展了,茶经济繁荣了,而作为一种特色旅游资源,我们并没有将其做大做强。比如说在信阳毛尖的原产地浉河区,在“环湖百里万亩茶叶长廊”上,笔者看到的只是自发的茶文化“农家乐”,并没有在产业之外全力挖掘信阳毛尖的旅游资源潜力,精心打造茶产业的旅游特色。殊不知,在令人称道的茶乡人、茶叶、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茶文化节、茶都当中,在优良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里,在青山绿水之间,蕴含着何等丰富的旅游产业资源。发展正当时,我们不能再与其“擦肩而过”了。
旅游业发展要靠产业带动,旅游产业要有文化内涵,旅游文化要培育品牌,旅游品牌要靠特色支撑,旅游特色要靠资源挖掘。好在我市乘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东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深刻认识到旅游资源的特色效应,相继提出了“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让桂花香醉商城”等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并赋予其强烈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在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围绕旅游开发的产业集群规划正悄然兴起;而在浉河景观带上,又建造了历史文明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信阳“新八景”。比如春申楼建成后,不仅可以用于文化聚会、品茶、字画展览,还可用于缅怀黄歇等历史名人。而笔者以为,最能彰显我市地域特色的信阳毛尖,已到了将其发展成为旅游产业的时候了,而不要再成为谋划者的“笔下之误”,错过良好的发展机遇。